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出土一大批漆器,填补了四川历史的空白

众所周知,荥经县隶属四川雅安市,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雅安市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荥经县有着2300多年建县历史,秦灭蜀后设置严道县,因荥河和经河流经县境,故县名称为“荥经”。荥经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颛顼帝的故乡,它既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荥经古为羌地,春秋战国时为蜀国领地;秦灭蜀后,改设严道县,隶属蜀郡。西汉时,汉文帝赐邓通于严道铜山冶铜铸钱;东汉时,先属蜀郡,后改为汉嘉郡。隋炀帝时复置严道县,唐高祖时设荣经县,元朝时荣经入严道县,直到明太祖时荣经县改为荥经县。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出土一大批漆器,填补了四川历史的空白。

曾家沟战国墓,位于四川荥经县城西2.5公里,俗称“古城坪”,城址周围有很多古代墓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四川省考古人员在一个叫曾家沟的地方发现一处较大的古墓群,后续为了配合砖厂取土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墓葬六座。经过前期的清理发掘,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但却没有墓道和封土。坑内填土为经过夯实的黄褐色五花土,夯土层厚一二十厘米,夯窝为长方形,推测使用的是下端为长方形的木质杵夯。墓穴底部放置着棺椁,木椁周围有厚厚的青膏泥,墓坑周围常有熟土二层台。据考古专家介绍,六座墓葬中最复杂是M16号墓,它为一棺一椁一头箱的中型墓,墓穴上口长约3.7米,宽约2.46米,坑深2.48米。墓坑南、北、西三面都有熟土二层台,在西部二层台距墓西壁有一个“龛”状台座。

在台座的北、南、西三面用三块木板框成长方形的头箱,它长1.12米,宽0.42米,高0.39米,里面放置着随葬器物。在椁室的南侧放置着棺木,棺木用六块整木板做成长方形,棺底、棺盖与壁板用小暗榫卯合,棺两端用竹编粗绳捆绑。棺内底层铺有碎木炭,然后还垫有厚厚的带壳粮食,最上层还铺2厘米厚的草铺垫,棺内清理出铜印章、竹笥、竹笄、果核等物。棺木中没有发现墓主的尸骨,考古人员表示尸骨已经腐朽,葬式暂时不明确。剩下的五座墓葬结构没有M16号墓复杂,但也各有特殊的地方,一棺一椁类型的墓三座,有棺无椁类型的墓一座,有椁无棺类型的墓一座。这五座墓葬和M16号墓一样,墓主尸骨都已经腐朽,且葬式不明。

据统计,六座墓葬中共计出土随葬器物50多件,随葬位置主要在头厢、头部二层台及棺椁间空隙处,少数则在棺内。根据质地分为漆器、木器、竹器、陶器等,铜器仅有一枚印章。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的特征及碳14年代测定三方面,确定这六座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考古专家表示,六座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上面刻字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江陵凤凰山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中也有发现。曾家沟战国墓葬发现的大批漆器,填补了四川作为漆器生产基地而未出土实物的空白。由此荥经的文物作为成都的得名提供了史籍未清之谜,同时也为成都得名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实物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出土一大批漆器,填补了四川历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