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国》评论之七:农地入市

如果留意近几年颁布的一号文件的话,不难发现农地入市早已经出现在这些文件的显要位置。这足以证明农地入市正在成为目前三农问题中的一件大事。周教授的著作成书较早,书中虽然提了一条农地入市的线路图,起了个头,限于实例不详实,谈的不太深入,于是对我来说,这成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但是这个问题恰恰十分重要,即便自己知之甚少,仍觉得不得不谈。于是自行在网上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以加深理解。

一开始,我望文生义,以为农地入市就是允许农村土地像城市土地那样自由流转,后来才发现理解有些偏颇。一番研究发现,农地入市就是前文提到的增减挂钩的升级版,存在挂钩关系的土地为城市建筑用地和农村建筑用地,这是在城市旺盛土地需求和保持耕地总量要求的共同催逼之下,达成的权宜之计。这一政策虽然解决了城市对土地的一时之需,但是对城市人口的增加贡献不足,这才催生出农地入市这一新政策。

目前,这一政策规定,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空,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用以吸引商业资本进入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网上分析文章显示,业界对于农地入市的普遍期望是同地同权,即要求农地与城市土地一样,具有买卖、租借、抵押等相关权益。但,实际情况远远没有如此乐观。农业部虽然一再出台加快农地入市步伐的意见,但是从报道看,这一政策仍处于试点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还没有出台。

之前说过,一直以来,农村土地的权利受到各种限制,但倘若要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步子似乎跨得有点大,我想决策者肯定会谨慎权衡。

首先,有些人担心这样会对城市化建设造成冲击。之前提到,城市化的动因通俗点说就是要蓄势,或者说存在剪刀差。城市和农村地权的差异无疑对城市化的进程有所助益,而一旦取消,难免不会对城市化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早前已有专家认为,假若实现同地同权这一政策,将有可能导致城市土地价格降低,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顾虑。

其次,另有人认为该政策会影响农民的利益。咋一看,我们会认为,同地同权给予了农地更多的权利,农民一定会从中受益才对。但又有专家提出,土地权益放开,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城市资本下乡买地,在资本面前,农民的议价能力很弱,势必低价失去土地,反而吃了亏。所以目前,适当对农村土地的权益进行限制反而是对农民的一种保护。而出于这些考虑,农地入市政策推行只有稳中求进,缓缓图之。

在上述争议双方的拉锯消磨之中,农地入市政策才慢慢现出了雏形,在几个地区完成了试点。而前段时间时常见诸报端的北京世界之花广场即为北京市的试点。该项目采用的模式为农地入市,农民入股模式。通过将原有的农村建设用地集中后,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吸引企业、商家入驻。预期由此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支付投资成本,另一部分作为政府和村民的分红。

但根据后续的报道,城市之花进入市场后,并未达到预期。因为土地无需转为国有土地,成本大幅降低,相比周围动辄10万每平米的房价,这里2万多一平米的价格堪称良心价,即便如此,市场仍在观望。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土地没有经过确权,因此这些物业能转让的仅有使用权而已,这介于租与买之间。于是商家普遍对此类房产的后续转让存疑,不愿立刻跟进。这便是目前农地入市的困境。

从中,我对所谓的买房刚需有了更好的认识。一直以来,一些开发商抛出刚需问题,过分强调房子的使用属性,试图掩盖其商品属性,仿佛刚需群体对房子的涨跌无需在意,这完全是一种谬论。房子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商品,人们最关心的都将是它的市场预期,世界之花广场的现实之困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诚然,农地入市,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总算看到了一些曙光。写到这里,我对农村的未来反而更有信心了,不再坚信它终将走向凋零。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乡中国》评论之七:农地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