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创造力

“孩子什么都知道”,这是一句心理学家说过的话。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孩子什么都知道,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是成年人渴望而不可及的。

在孩子的眼中,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美,美的纯粹美的阔大而深远。

作为一名独立策展人,《童年美术馆》一书的作者李杰先生,见过很多儿童眼中的世界。在征集展览作品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成年人以自己的审美来引导孩子对美和世界的认知。

在掺杂了经验和世俗的成人世界里,孩子的天赋被抹杀。

尊重孩子的意识,是放下心和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在儿童的美术馆中,成年人可以治愈自己,相信孩子。



一、 倾听,孩子的声音

作者在书中说:“并不是每一个成人都愿意为理解一个儿童放下自己的成见”。

生活中,我记得小时候,大人总会不断的纠正孩子的过错,比如说:“天一定是蓝色的,水一定是青色的”。

作者也在书中分享自己在展览时收集孩子的画作,家长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选择的是最差的那一副。

成年人总是用成年的眼光看待孩子,但是,你忘了,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成熟得像30岁一样,那成长还有什么意义。

孩子最珍贵的就是“真”,他们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很遗憾,很多时候,不是被教训就是被忽略。

作者认为,一个在家长式的教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成年后很难适应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以及未来复杂变化的现实挑战。

孩子们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往往会表现出对世界的兴趣,喜欢刨根问底。这时候成年人可以与他们对话、合作、共同成长,前提是,一定要站在儿童的思维,来倾听他们的心声。

诗人纪伯伦说过:“孩子由你而来,却不是自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但是不可给他们思想”。



二、 儿童博物馆,是儿童的博物馆

很少看到儿童博物馆,即便是在暑假作业中,老师也会在家长群里交代,让孩子们去博物馆。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的使命:“为那些希望培养爱好、提高兴趣的儿童提提供课余时间思考新的主题”。

常规意义的美术馆,更多的是具有收藏意义。

儿童美术馆从设计开始就以开发儿童兴趣和引导儿童对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为目的,有很多区域儿童都可以亲手参与创作和学习,这些空间为儿童打开了一扇大门,如同世界为他们敞开了一样。

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具推动成长”理念,就是强调通过动手参与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馆的模式发源于美国,目前中国的儿童博物馆在运营方面不断进步,作者本人就是儿童美术馆的策展人。

儿童美术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从微小处做出改变,在某些活动项目上对儿童的心理具有治愈作用。

所以,儿童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谈论美、教育美的地方。美术馆的所有细节和行动都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从空间设计到项目策划以及工作人员的儿童教育意识。

作者在面临朋友询问为什么做儿童美术馆时,他回答:“当一个孩子成长为成人后,还会记得年少时的梦想与目标,当有人迫使他放弃自由和创造时,他会记得在儿童博物馆受到的鼓励和尊重。”这些或许并不能改变谁的人生,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中,这些记忆一定可以成为他们抵抗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三、 幼儿园,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美国儿童教育学教授雷斯尼克曾说过:“在我心中,过去1000年中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是幼儿园。”

雷斯尼克认为,幼儿园是孩子们想想象的温床,是一个滋生爱的地方。

如果你把某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交给孩子们去做,最后你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因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所做出来的东西,会给成年人带来很大的冲击或是感动。那些久违快快乐瞬间被唤醒,这便是教育的意义。

好的教育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合理的引导孩子们自发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发挥。固然,为了应试教育备受煎熬的家长们也懂得找个道理,一旦到了实践中,总是会瞻前顾后。

相信孩子,便是最好的教育的开始。

信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由,从而进行自我创造,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说:“美术馆不仅是文化宝库,它是人在学校之外的场所终身学习的启发之地”它可以和人相互赋能,在共同创造中成长。

看完这本《童年美术馆》让人明白,从艺术出发,让孩子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是成年人要放下自己,平等的和孩子进行对话,从儿童的思维来和他们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相信孩子的自我创造力。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毕定也是优秀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