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一起嗨皮的朋友来借钱,我该怎么办?

今天碰到一个小区的邻居小Q,老公做企业风生水起,在本地小有名气。


风和日丽,随口闲聊。


Q说起自己的朋友,我们姑且称之为A,B,C。


B是他们的老朋友,开酒店很多年,颇有家资,为人豪爽。


因两家交好,经常一同出去吃饭K歌玩啊之类的,后来B又经常带他的同学A、C一起,好几年过去,四家人感情算是比较深厚。


Q呢,自己做法国美容产品代购,也做得很不错。


于是家境一般的A、C两家比较心动,也开始参与代理,但并未获得授权。


Q呢,也想帮朋友一把,并没有赚他们的钱,反倒经常因为他们的不专业需要处理很多善后。


让Q困惑的是,自己在尽力帮助他们,最近三家却突然不约而同地以各种理由屏蔽自己的孩子跟Q接触。


Q分析,可能是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安利洗脑了,这让Q觉得很委屈,也很想不通。


当初,是他们求着自己要代理的,自己只是出于善良帮了他们,没想到人家不仅不领情,还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地防着她。


而且C家两年前借了两万块,平时很舍得跟着他们一起消费,但就是不还钱。


甚至代理赚了好几万也压根不提还钱的事。


A家就更离谱了,张口就要借二十几万,并且提前打了招呼,说这笔钱一定要给他们留好。


还保证说,如果将来没钱还,就把房子卖了来还债。


这家有一个学渣的孩子,准备走上当明星之路,借钱就是用来支付学费的。


Q和老公本来还很纠结要不要借,借吧,肯定几年还不上,也不可能逼着他们卖房子还债。


自己的钱也是拼命赚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明星之路,根本就是个添钱的大坑,这坑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而且,奇怪的是,AC不向共同的同学B借,而向Q来借。


前几天发生的三家同时抵制孩子跟她接触的事,她事后在几个孩子那里得到了证实。


然后她就想不通了,觉得好人真是难做,费力不讨好,自己图什么啊?


既然如此,还帮他们干嘛?


姑娘啊,做人真的不能太善良,朋友之间也需要掌握好边界




那究竟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每个人对于朋友的诉求是不一样的,但最基本的坦诚,理解,舒服,解危除困应该是共通的。


生活中围绕着形形色色的朋友和亲人,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如果能成为经常接触的朋友,必定也有某些共通之处。


这是一条友谊的金线,将几家串联起来,成为关系的纽带。


而一旦这条金线出现问题,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出现动荡。


真正的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对象。


相处过程是平等的、祥和的,以及互相陪伴。


珍惜这种友情的人,轻易是不会“求”朋友的。


因为“求”就导致了不平等,但“帮”却是可以主动的。


朋友之间,一旦因为有所求而产生了债务关系,就毁坏了这种平衡。


友谊被打破也是迟早的事。


相信,每个人生活中都听说过,两个朋友合伙做生意,或者共同干什么事,最后关系越来越差。


这种事情不鲜见。


除非被求的一方有普度众生不求回报的佛系情怀。


如果这样,“求”的一方,也将不再是朋友的地位,而变成了信众。


然而,西游记的桥段告诉我们,连求佛也是要敬香还愿的。


这世上,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何况我们普罗大众,根本达不到神的境界,完全不计较的人几乎不存在。


因为计较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甚至,有时候对方并不觉得需要“求”,他们觉得你有义务主动帮忙。


不帮就不是朋友。


朋友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关系,就变成了合作。


友谊可以合作,但合作却不是友谊。


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只有水才可以长长久久,平淡才是真。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没有固定答案。


但是,如果对方让你感觉很不舒服了,或者经常不舒服,那你们一定是假朋友


所以,擦亮眼睛吧。


识别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只想利用你的人不是朋友,那是人脉。



有的人交朋友,交的不是朋友,ta不需要友谊。

ta可能只是想从你这里攫取或者交换点什么。

这样的不是你的朋友。

你只是ta的人脉而已。

朋友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功利社会一切像利益看齐,这导致了人际交往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朋友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一种潜在的工具,友谊只是作为大旗在装点。

很可能起不到友谊的作用。

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很累。

那么,这也是人脉,或者叫人际关系网。

友谊本质上是让人舒适,如沐春风的。

累心的不是真朋友,却可能是真人脉。

所以,在交往的同时,也应该判断,对方是将你当作朋友,还是作为人脉储备。

好朋友之间是相互牵挂,相互关怀,相互祝福的。

绝不是相互算计的。

像开头的Q,她在诉说过程中,尽管她描述的很温和,但我还是很明显的嗅到那两家就是弱者心态,交往的一开始就在算计她。


算计你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是真朋友。

跟这些人保持距离吧!

毕竟,生活中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朋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亦即边界感。


即便是再亲近,再好的朋友,交往的时候也不能无度。

就像两只刺猬,挤在一起,就会感觉疼痛,还可能受伤。

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是互相尊重的前提。

想开头中的Q,由于她的善良,经常在共同活动中考虑到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而主动多承担,虽然很注意,但每个人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一件事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另外的意思。

而你无法确知。

就像有位作家,说的一个案例。她的一个朋友吐糟另一个朋友,天天炫富,说那个谁谁谁,不是晒新买的名牌包包,就是新入手的首饰,要么就是出国游等等,可是那就是人家的日常啊,人家也许只是做个记录。


你记录的日常,可能是别人眼里的炫富,你炫的富,可能连别人的日常也不如。


所以,Q没觉得自己炫富,觉得只是体谅对方家境不太好而尽量多承担而已。

可这在弱势眼里,就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而Q的善良让她的主动帮助行为变成了一种安利。

当然,ABC想保护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也没有错。

不管这符不符合事实,他们都有拒绝的权利。

也有中途退场的权利,当然Q觉得不舒服,也可以终止给他们提供便利。

Q的描述中,并没有丝毫越界的事,但实际上有没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人和人交往时,关系变化是很微妙的。

人们因为舒适而互相靠近,因为难受而逐渐远离。

朋友之间也并没有恒定的常态。

就像有很多很好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感情处着处着就淡了。

这本也是正常的。

而我们并不会缺乏朋友。

因为新的朋友又会走近你。

 在善意的同时,需要注意分寸,主动施舍的通常会被嫌弃。

而诚恳的请求帮助,才会获得感激。

所以,对方倘若不是很诚恳地请求你帮忙,大可不必做高高在上的施予者。


要注意,诚恳的请求帮忙,是处于友谊的坦诚,并不是只有赤裸裸地“求”。


通常,这种诚恳会获得对方的帮助。

即便朋友拒绝,也不会生对方的气,觉得对方不帮自己就不够朋友。

而如果对方只是赤裸裸地“求”,被拒很气愤,那只能说明ta是算计不成恼羞成怒。

也是弱者心态,觉得自己被鄙视,觉得你富我穷不公平。

或者,一方的付出,仅仅是为了需要帮助时,换得对方的帮助,换不来就很生气,也是同样的心态。


朋友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和包容。


Q吐槽完,还是无法对她的朋友狠心,虽然这让她有点委屈,有些伤心。

我一旦指出他们的缺点,她还是为他们辩护。

我想这就是朋友吧。

你明知道,他们有很多缺点,却还是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你明知道,他们让你很生气,你还是选择原谅。

这难道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吗?

至少Q做到了真诚对待她的朋友们。

心里不舒服委婉地让对方知道,发个圈吐糟一下,作为年终盘点。


珍惜友情的人,不会把帮助他的朋友当成人脉来利用。


薛兆丰曾经在《奇葩说》说过,贫是当前的财富状态比较差,穷是尽的、没有希望的意思。


真正贫而不穷的人,一定会感恩朋友的帮助。


年底已至,请不要让信任你的人失望吧,这样才不辜负朋友一场。


而能够做到的人,才会脱贫;存有占便宜且自私想法的人,永远不会富有。


元旦将至,感恩所有朋友的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常一起嗨皮的朋友来借钱,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