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功臣为何除韩信外都能保身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很多,而萧何、张良、韩信又排列前三,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也很精确。有次大宴,高祖问:“项羽势力远胜于朕,却失去天下,为何?”群臣议论纷纷。高祖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然而尽管刘邦很喜爱和赞美这三者,但最后对他们的处置方式完全不同。

      先说韩信,韩信最后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而被杀掉。因为大汉的江山是全靠韩信一手打下来的,所以韩信肯定是已经功高盖主的了。而刘邦这人本身就多疑,所有帝王登上这个位子以后,都会以为身边的人要害他,所以,多疑是大部分君王的本性。而吕后,她早就谋划好,等刘邦一死,这个天下就是他们吕家的了。于是,吕后必须铲除所有妨碍自己计划的人,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当年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所以在前197年,陈豨和韩信造反,被杀。

      再说张良和曹参。这两个人不恋权。张良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他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他们功虽高,但没有重要职位。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他们会阴谋夺权。况且曹参没有韩信、萧何等人智商武功高,所以刘邦很放心他。

      再说萧何,萧何做事低调,让刘邦觉得很放心。萧何这个人很顾大局识大体,可以看出刘邦的一生萧何出力最大。革命开始成全沛公当领袖,革命胜利成全刘邦做皇帝。举荐韩信带兵,从而一统天下,而经营后方更让刘邦无后顾之忧,功劳如此大,做人却小心谨慎,没有居功自傲的嫌疑。况且萧何善于自保。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萧何也能够侮辱自己的名声。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最后来说陈平,陈平刚来投奔刘邦,刘邦便重用了他,与他同坐一辆车,这足以证明刘邦很信任陈平。虽然后来刘邦也怀疑过陈平,但由于魏无知的说法,刘邦就不再那么怀疑陈平,而很放心。

      总之,刘邦是个聪明人,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对手。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代功臣为何除韩信外都能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