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近期,大宝所在幼儿园陆续开展了“智慧父母公益课堂”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听后颇有感触,记录如下。
第一课:《人永远比事更重要》
我们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可见,教育这件事,很重要,马虎不得!家庭教育这件事,更是如此!
“人永远比事更重要”,强调教育的核心是人,家庭教育应把幼儿放在首位,在育儿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思想、情感和人格。
我们还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的每一件事,也就是家长的每个教育行为,都离不开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更折射出家长的教育初衷和育儿哲学。
“人永远比事更重要”,强调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手段,不能违背我们的教育初衷。如果家长平时欠缺对家庭教育意义的思考,或者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教育修养,那么,在具体做事的时候,便很容易直接以教育目标为指导,从而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初衷。这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讲座中的案例有着相同的模式:犯错的孩子+狂怒的家长+伤害孩子的行为(或语言)=人间悲剧!而伤害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无视教育初衷,单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手段。
讲座过程中我的第一感想是,这么极端的案例,我们家不会出现人间悲剧的。然而,下来后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案例。那一刻,我是极端的,狂怒的。
在大宝两周岁2个月的时候,我们刚回重庆不久,大宝生病拒绝吃药。(此前一直未重视规则意识的建立,和爸爸协商出“这么大了还不听话该打得了”的错误教育思想,还在家里备了戒尺)于是在某次半个小时喂药无果的情况下,我拿起了戒尺,准备实施戒尺教育。刚开始是轻轻地打屁股,后来就有些重了,边打边问“要不要吃药?”然而大宝一直说不吃药,后来边哭边喊“妈妈别打了,妈妈不要再打我了”。
她根本没有意识到,我打她和她不吃药之间的关系,只是本能地向我求助,让我停止对她的伤害。我即刻意识到,靠打是掰不过来她不吃药的毛病的,进而对纯真的宝宝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而懊悔自责,同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采取戒尺教育了。现在我细思极恐,在打她那几下的几分钟内,不知道对她的内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我的案例中,我就是那个狂怒的家长,为实现教育孩子“生病了就要吃药”的目标而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手段,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悔之已晚!
后来我采取了“态度坚决、温柔以对,妈妈一直在身边陪伴;但不吃药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静静滴在妈妈怀里坐着,面对药勺”的教育手段,经历了一个小时哭闹挣扎的攻坚战,终于接受吃药了。
你看,即使在教育行业混迹多年,从孕期就关注亲子教育,平时总是性格温柔、和风细雨的妈妈,稍不留神处于盛怒便把我们的教育初衷抛诸脑后!
所以,抛开个别案例的极端性不谈,即使是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仍然很有必要对案例中的共性元素进行分析,以避免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某个情绪失控的时刻犯错。
“犯错的孩子”,永远害怕家长知道自己犯的错,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度就不高,尤其在孩子犯错后,多是严厉指责或惩罚。无条件的接纳就是爱孩子本来的样子,即使孩子顽皮、捣蛋、不听话。
面对犯错的孩子,以讲座中“放学后贪玩几个小时没回家”的孩子为例:第一步,我懂你的想法,因为太舍不得同桌的新玩具了而忘了回家;第二步,告诉你我的想法,我找不到你会担心你,很着急,很焦虑;第三步,告诉你事实会发生的事,有可能会遇到坏人,发生危险;第四步,下次相同情况如何处理,可以到同学家里玩,并让同学的家长给爸爸打个电话。
“狂怒的家长”,如果不能控制情绪,那么只能被情绪控制!意识到自己要发火,先暂停,后撤离,之后反思发火的真正原因,(通常令家长发火的真正原因是“你不听我的话”、“对自己教育不好孩子感到沮丧/无能”、“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比你强”……每一句都折射出家长的潜在心理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总之记住一句话“真正让我们生气的只有我们自己”)梳理清楚了再和孩子交流探讨。
“无视教育初衷,单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手段”,需要家长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初衷是什么?我个人理解的教育初衷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家长的阅历给出建议,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有无限可能性的美好未来!我对育儿哲学的思考是,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活出你想活出的样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有意义的事!
最后,时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手段,即使能够实现教育目标,也可能是违背我们的教育初衷的!时刻反思,逐渐总结、丰富自己的育儿哲学!
所以,家长们,在育儿这条路上,人永远比事更重要!在做关乎育儿的任何一件事时,都应审慎再审慎,不要单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违背我们的教育初衷!更不要为了教育孩子而做伤害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