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不想摆烂,为什么身体却很“诚实”

  随着 “摆烂” 一词在各个社交平台的走红,又一网络热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

  而摆烂一词的爆火,恰恰是由于它击中了许多人当下的生活心态与现状。

  摆烂,反映着人们内心动力的缺乏与方向的迷失。对于很多人而言,从早到晚保持高效率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一些人而言,即使是简单的任务也可能难以找到动力。

  “摆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缺乏明确的方向

  虽然一些人的内心并不想摆烂,有着努力的动力与念头,但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这样,当他们回过头来,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混沌中度过了一天、一周甚至几个月的时光。

  缺乏自律意识

  虽然建立目标与方向是基础,但自律对于目标的完成同样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过去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律的习惯;即使是过去养成的自律习惯,也需要我们不断维持与强化。

  对失败的恐惧

  对于失败的恐惧,是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摆烂的原因。失败往往会带来很多负面情绪——尴尬、自卑、悲伤和压力等等,这些感觉令人不快,甚至会伤害人们的自尊心。于是,很多人选择了摆烂:“只要我什么都不做,就不会有失败的机会”。

  事情过于繁多

  还有这么一群人,之所以会做出摆烂的行为,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任务与压力过于繁重,超出了他们合理的承受范围,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混乱的窒息感,他们在不知所措中选择了退缩,逃避那些等待着自己完成的、繁多的任务。

  想打破 “被动” 摆烂,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识别行为模式

  打破自身摆烂的状态,我们首先需要识别出自己属于何种行为模式:是目标不清晰,是不够自律,是事情过于繁多,还是害怕失败呢?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困难,因为识别自己的弱点可能会让我们感觉不好。但要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在认识自身行为模式的过程中,也不必过于苛刻地批评自己。

  建立目标与方向

  若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而摆烂,转变的第一步是要建立目标与方向。单纯的计划目标对我们而言不算是一件难事,我们可以在每月的伊始制定当月的计划,也可以每天列出当日待办的事项。

  然而,建立目标远远不止列出计划这么简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对过去进行回顾,对原有的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过去这段时间我向这个目标靠近了多少?有没有偏离方向?

  监督与自我激励

  对于自律意识不够强的人们而言,学会自我监督与激励,或寻求外部监督都是十分重要的。

  动机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获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每一次完成重要任务时,给自己一些奖励,来促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动力的人。

  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求一些外部的监督。比如,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好朋友或家人,让他们每天监督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目标的重视程度。

  分解任务,从小事做起

  当我们害怕因完不成任务而失败,或目标过大时,不妨试着将任务分解,并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完成简单任务的过程有助于我们进入专注的状态,并逐渐建立起自信。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可以与心理咨询师谈论自己对于失败的恐惧,这有助于我们直面自己的问题,并逐渐找到健康、有效的方式来克服这种恐惧。

  从重要的事情做起

  这一策略看似与第四点相矛盾,却是针对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案。当我们因害怕失败,不愿迈出第一步时,可以尝试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但对于事情过于繁多而引起的逃避,我们可以从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入手。

  在过于繁重的工作面前不知所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优先级,有“收”有“放”,以避免自身承受过度的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心不想摆烂,为什么身体却很“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