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昨天看《笑林广记》的时候,有一则这样的笑话,大意是:一户人家里很穷,每天只能喝粥,因怕人耻笑,所以对“喝粥”很是忌讳。一天,父亲与朋友在外面谈话,儿子等吃饭等好久还不来,于是呼喊父亲“进来吃饭”,父亲疑惑的问“今天这么快,怎么煮得这么早?”儿子答道“早倒是不早,今天又熬了些清汤。”

当时,突然想到,钱钟书也有一篇《吃饭》的文章,讲的是一些深刻的道理,无非是批判一些人的虚情假意、故弄玄虚、表里不一等等之类的。然而,我可没有多么高的聪明才智,联想到的也无非是一些俗里俗气的事情。就比如这个明明“喝粥”却偏偏要说成“吃饭”的笑话,其实就是一种可怜的人情世态。

试想想,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平民百姓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的,哪有什么心思把吃饭搞得那么复杂,还不是因为贫穷,弄得人心里难受,有苦难言?

所以,我顿时对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二字有了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讲吃饭,是笼统的指代了正餐里面所吃的所有的东西,别人问你“吃饭了吗?”你不会回答我吃了饭也吃了青菜、萝卜、猪肉、豆腐等等;别人也不会问你“早餐吃了吗、午餐吃了吗、晚餐吃了吗?”这样好像又显得过于正式,没有亲近感,当然也就更加不会问“早餐吃了什么、午餐吃了什么、晚餐吃了什么?”这样好像显得你是做调查的,心里有些不爽快,所以单单用“吃饭”二字是最干脆、最接地气的。其次,我们之所以要这么笼统而不精细,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要轻轻松松、自由自在的,又不是写文章、作报告;另一方面这样也确实能够更加的体现社会公平,你见人就说我家今天吃了什么肉、什么肉,在那个穷苦的年代,不就等于今天的炫富吗?还有那些大家都贫穷的邻里邻居的,大家都保守一点生活的小秘密,自然邻里和谐。再者,应该也就是我们古时候人们的聪明智慧,让“吃饭”这个那么含糊的词保留到今天,形成了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见面文化,多好!

所以,我更多的认为,“吃饭”正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体现。现在人吃饭讲排场、气氛,那也是我们文化中对吃饭有太古老、太多苦难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