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听书笔记:《悉达多》

悉达多,走过了从思考自我,到弃绝自我,再到回归自我、探求自我的路,这是一条“成为自己”的路,一条注定艰难的荆棘之路。青年的悉达多一直在求师问道,当他见识过佛陀乔达摩,也就是求道者的巅峰,他为世界提供了一套完美的解释,从而超越了众生,但悉达多仍然心存疑惑,选择继续做一个求道者,这是因为,他悟到了我们任何一个求知者都会遇到的悖论,那就是,智慧是无法传授的,能传授的只是知识。要获得佛陀那种圆融通达、“无所模仿”的智慧,只能亲自去经历一切,探索一切。当然,佛陀的忠告“不要太过聪明”也是对的,年轻的求知者带着初生牛犊的狂妄,去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很可能是要一败涂地的。

乔文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悉达多的自我。看着乔文达这面镜子,悉达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有了新的领悟。他想:我走了一条怎样古怪曲折的路啊,不过,这条路也“十分美好”,因为他从小就知道淫乐与财富不是善,但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知道这一点。他觉得,只有亲自经历彻底的堕落,才能杀死作为富人和浪子的那个自我,重新找到心中的“阿特曼”。这时,他不再自我憎恨,心中充满喜悦。就这样,他进入了修行的新阶段。

他名叫瓦稣迪瓦,也是个得道者,类似“扫地僧”。他通过几十年如一日地倾听河水,悟道了,但他不善言辞,说不出来。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如果说世人敬仰的世尊佛陀乔达摩是擅长言传的导师,那么,这个船夫瓦稣迪瓦就是一位擅长身教的导师。几十年来,他没有任何有体系的教义,却一直在点化众生,渡千万人过河,也就是渡千万人到智慧的彼岸去,这和佛陀的宣法授业是殊途同归的。其实,船夫点拨人的方式很像中国的禅宗。

在这本书里,黑塞巧妙地把释迦牟尼的名字拆分成了两个人,一个叫悉达多,一个叫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个求道者、未成者,乔达摩是一个得道者、成就者。悉达多的一生,就是走向乔达摩的一生,最终,他成为了自己。

悉达多总共觉醒了五次。第一次,他离开了婆罗门家庭,去当了沙门。第二次,他离开了沙门,去追随佛陀。第三次,他离开佛陀,去寻找自我。第四次,他离开浪子和富人悉达多,想要杀死自己。第五次,他跟船夫学会了倾听河水,终于大成,走向了圣贤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关于求知、求真的哲学,只不过,不是充满理念和逻辑的哲学,而是一种生命哲学。

最后,我想再说说书外的求道者的故事。其实,黑塞笔下的悉达多,就是他自己。黑塞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基督教传教士,常年在印度传教,黑塞小时候上的也是教会学校,他本来也是要当神父的,但他以自杀相威胁,离开了这条父辈安排好的路,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他博览群书,将印度教、基督教、佛教、老庄、尼采、叔本华的哲学等等熔于一炉,在创作中呈现出一种可称为“世界精神”的独特面相。这条路,注定是非常孤独的。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面的部分都写得很流畅,但是写到最后悟道的部分,他殚精竭虑,遭遇了精神崩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与他极为相似的灵魂:心理学家荣格。荣格跟黑塞年龄相仿,经历也极为相似。他背弃了自己的师父弗洛伊德,走上一条自己的路,他也将百家学说、世界精神共冶一炉,也曾经在探索的路上精神崩溃。后来,他成为一个成就者,医治受伤的灵魂,渡千万人到彼岸去。荣格就像是黑塞笔下两位已经悟道了圣贤:佛陀乔达摩和船夫瓦稣迪瓦。他的点拨医治了黑塞的灵魂,帮他悟道,让他得以完成这本书,以及后来所有的作品,最终获得诺奖,成了文学领域的成就者,得道者。

黑塞笔下悉达多思索和探求的阿特曼,其实很接近荣格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自性。在荣格的学说中,“自我”分为ego和self。通俗地说,ego就是“小我”,self就是天人合一的“大我”,也就是“自性”。自性是人格的整合状态,意味着人格的终极完善。这本书中,悉达多最初想要了解的是“自性”的奥秘,他从佛陀的微笑那里感知到的就是圆融合一的self,“自性”。但要走向自性,必须先了解自我,ego。所以,他在沙门那里学习弃绝的是ego,当他在世俗中沉溺时,他活出来的那个浪子和富人是他的ego,想要儿子跟随自己的道路的,也是他的ego。最终,他又弃绝了这个ego,跟随船夫倾听河流,领悟到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弥合了二元对立概念,取消了时间和他我之分的自性。

《悉达多》讲了两件事,一是求知的境界问题,悉达多最后悟到,智慧是无法言传的,圣贤之言对求道者来说可能只是空洞的废话,你以为你明白的道理,其实你并不明白,只能亲自去经历体会才能真明白,获得真智慧。正所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是关于自我,或者说人生境界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黑塞和荣格相遇了。所谓“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也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人要从小我走向大我,从ego走向self,也就是自性,达到人格的完善。总之,无论求知还是做人,在这本书里,都是同一件事,都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路。但是,没有任何人能替你走完这条路,你只能自己去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428听书笔记:《悉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