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在众多心理学成功学,凡是探讨到生命意义追求自我意识的书基本上都会提及,评价非常之高,薄薄的册子一晚上就可以看完,奇怪,真的打开这本书阅读,倒没有在别的书里看到让人震惊,全书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三年的亲身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据此展开的意义疗法,我觉得意义疗法出现在精神治疗领域是必然,不然弱小的人类很容易被虚无主义填满,虽说并不绝对,但是我想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有一个自己相信和付托的意义和目标,可以让人战胜生活的大部分苦难。关于人生的意义,我真是从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了,可以说是我哲学思考的入门问题,这些年,我随着经历的变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刚上大学的时候认为,人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出一些贡献和改变,大概这样。若是现在在想,倒是一时没有办法思考给出答案,可能就在于努力活好当下这一刻吧。关于精神哲学思考,类似什么意义的书,看似对实际的生活没有非常直接的帮助和影响,但是不可不读,人若只靠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认识事物未免有些局限,是需要他人的智慧和观点借以启迪和引导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


因为并不是方法类的书籍,大多摘抄还是有启迪性的话语,就不列什么结构了。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尼采。


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保持无私、勇敢、自尊,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于行动。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放弃脑海里成功的概念和目标,专注于过程,专注于手下正在做的事情,成功就像幸福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地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地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时地副产品。


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我们不得不适应这种极度恐慌地状态,直至习以为常。

思想脱离了周遭地客观环境,这完全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


陀思妥耶夫斯基: 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地种群。

不是那种会在恐怖环境中抑郁不堪的人。

莱辛说: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人们在努力适应这些供应极少和热量极低的食物时,这种娓娓道来的美味佳肴对身体造成不适是难免的,尽管这样能提供大量的精神安慰,但这一幻觉对生理必然造成很大伤害。


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且比较敏感的人在这里承受更多痛苦,但对内心的伤害相应也会少许多,他们能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生活。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人苦难的量完全是相对的,像毒气一样,完全而均匀地弥漫开来,不管房间有多大,完全占据了你的灵魂和意识。


饥饿和缺少睡眠都会使犯人对事物丧失兴趣,并且变得易怒。(人的精神很受身体载体的影响。)


有一样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但是大多数人却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自由跪在地上交给他人,无论时代环境如何,能够真正拥有自由必是那些精神力量极强大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肉体严格掌控的人,与自由相伴的是思想的平和。)


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要么成为环境的产物,抛弃自由和尊严变成标准的囚徒。


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蹋了,我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


看不到“临时的存在”何时结束的人,也不可能去追求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不再像正常人那样为了目标而生存,因此,他内在生命的这个结构就改变了,它的存在成了临时性的,他不能够未来而活,也不可能确定什么目标。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剥去当下的现实性就会蕴藏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容易忽视积极度过眼前生活的机会。


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斯宾诺莎《伦理学》


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


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在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和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由我们的行动来赋予它意义和内涵)


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他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


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巨大痛苦的勇气。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


存在 一词有三种含义: 存在本身,存在的意义,对意义的追求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我们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去完成潜在意义的召唤,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精神动力。


存在之虚无现象: 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而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二十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在迅速地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


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


意义疗法的绝对命令: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这就使人能够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及自身生命的终结性。


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事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视野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生命之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职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或面对爱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人类潜能之极致,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换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换为人类之成就。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


超级意义:人需要做的,不是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要比逻辑深刻的多。


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它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倒减损。


矛盾意向法:一方面: 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直面内心的恐惧,顺着他来,让我们以相反的愿望取代原来的害怕,借助于人类特有的幽默感中的自我审视能力,没事,今天咱不锻炼了,不费那精力。

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沦落为放任。


精神疾病无论如何不可能触及患者人格的核心。


我的人生真的没有办法逆转了吗


三重悲剧: 痛苦 内疚 死亡

三位一体:乐观 信任 爱

集体神经官能症:抑郁 侵犯 成瘾依赖


人类总是有能力:

1 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

2 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3 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意义的导向减弱了,对即时快乐的追求占了上风。

体验同成功一样都具有价值的观念,纠正了我们过度强调以内心经验为代价而获得外部成功的做法。


今天社会的特点是看重成功,但是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和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

将人的尊严与有用性混为一谈,是概念混乱。


花几分钟时间琢磨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对我的意义。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什么重要的

积极的情绪、期待和态度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深度心理学: 切入患者的过去和潜意识的直觉与希望

高度心理学:个人的前途和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


目的是启发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到应该运用自己选择的能力去实现个人的目标。


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