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教师的本质与学生最核心的能力——读《优秀绵羊》

优秀的教师是优质教育的必需品。大学如果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使命,那么对教师队伍的投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教育既不是为解决工程类问题存在的,也不是为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的。教师的拉丁与本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如果我们有幸在自己的生命中遇见过这样的粮食,对这种经历就不会陌生。

思考是一项复杂好大的工程,有多种技能组成,但思考的培养与身体方面技能的培养并不存在本质差异。比如打球或者制作陶艺,并非仅仅依赖书本儿或者视频就能学会,而是需要在一位资深老师的引导下不停的模仿和实践,并慢慢融入自己的特色和变化。学习新事物需要在小班环境中得到足够的机会尝试和锻炼,并根据自己的天资和需求接受1对1的辅导。再打个比方:当你学习吉他的时候,老师会手把手的教你正确的姿势和手指的位置,要你一遍一遍的重复直到熟练我们的大脑也有“手”,而且这只手可以做成千上万种事情。

我们不要忘却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最核心的能力,是学会分析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掌握一项技能,需要1万个小时的练习,那么培养思考技能所需的时间就是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工作时间的总和。如果要压缩1万小时到本科4年,那么一个人必须做到每周不间断的思考50个小时,一年保证50周。

练习思考的过程严谨并有深度。首先你要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另外你必须经历书写观点清晰的论文。老师还会进一步提出质疑,建议你从新角度探究,并肯定你已经掌握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你要一堂课接一堂课,孜孜不倦的练习,并逐渐练就这一身本领。

远程教学者认为讲课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此我表示同意。因为我们的课堂应该小而精,方便研讨。课堂的时间不是用来抄写笔记的,而是由教授带领,通过探究和讨论,让学生逐渐熟练思考技能。教授开展课堂对话,并引导学生围绕着某个主体进行讨论,避免鸭同鸡讲。研讨课上的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合作,在交流中能够收获意外的惊喜和新事物,这就是共同思考模式。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课,而且也在向年轻人学习。

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学会了在课堂上放权,不再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也许有些讨论在表面上是无序的随意的,但是正是这些无意间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才是最有意思的,这样的时刻标志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而且是向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行。

大学的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是一个缓慢的艰苦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是无法量化产出或自动化的。作为老师你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一位教授一直坚信,一位真正的教师是在教学生并非教课。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无数次与学生的促膝长谈,我可以很自信的说,学生眼中的优秀教授并非是课程简单得分容易的老师。学生所期望的理想教授是挑战学生能力并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导师,其中的重点是导师。每一位青涩的大学生所需要的是认可和归属感,甚至有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对长辈的依赖感。在其他文化里,如印度犹太或东亚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

导师的首要功能并非告诉学生做什么,而是倾听。导师通过倾听尝试去理解学生提问背后的那个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然而现实是大学导师的服务普遍浮浅,一位学生反馈说:导师无非就是告诉你如何选课。真正的导师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勇于面对抉择,并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同时当学生受到外界的声音影响,而做不到中国的时候,导师要给予充足的支持来解救他们。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寻找的是一位有先见之明的前辈,能够给予,连他们的父母都无力顾及,甚至反对的理解和许可的人,及支持他们走自己的路,并肯定他们选择的人。教授的指导以学术为主,但是任何一种学习和成长必须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因此学生更愿意寻找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授的帮助。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亲密的,甚至是神圣的。

苏格拉底曾说过,师生之间一旦关系建立将是永恒的。作为教师,我们经历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包括当时很亲密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行渐远,他们终将变成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而已。但是我们对学生或者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深刻的感受,如故交一般不管身在何处,将永远不会淡忘。与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很可能由于一些思绪又会激起那份情感。我相信有缘人在天堂的某个角落必定重逢。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方法可以变化多样,但个人的教学能力最终来源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评论家弗里尔德感言:教师非领域专家也;他并非在教授一门课,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教学就是一种艺术。在求学的时候,我逐渐归纳出如何判断教师质量的一个规律。如果某位教授从来不透露一些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孩子或者同事的趣闻轶事,那么我敢肯定,从他身上将学不到太多的东西。我并不是要求老师交代一切,而是希望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他的真实和存在。

学生渴望诚实的教授,最起码希望教授本人是真实的。作为教师,我们先要摘掉老师的帽子,敢于承认学校大环境与自己心灵之间的鸿沟。在课堂上我们对有些东西心知肚明,特别是最严肃,最发自内心的话却不能说,你想表达生活就是一场悲剧。也想警告大家,我们的生活时刻处于千钧一发的状态。你想呼吁我们在读的每一本书或讨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是在关注生命。

任何学生对自己最喜爱的教授会有两个方面的赞许。第1个赞许是我的老师是全能的。当然不可能是字面上的全能,优秀教师是博学的,授课旁征博引,不会只限于单个科目的范畴。优秀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优质的教学就如同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可以消除任何界限,把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把思想与体会联系在一起,从而感悟到更大更高的意义。所学的东西不是零散无章的,而是融会贯通的,而这不在于科目的性质。当你遇见一位良师的时候,你是可以感受到的,他能够进入你的内心,甚至会满足连你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某种饥渴。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会突然发现它已经变得更大更有深度。就是艺术。第2个赞许是学生会说,我最喜爱的老师改变了我的生活。

虽然大学总是大力自我宣传教学质量,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怀疑态度。当我们一心去寻找它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落空。 高校的整体设计并不是以教学为出发点的,因此越知名的学校其设计也是偏的教学。从1960年至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翻了4倍,但是教授的平均教学时间却减少了一半。教授的发展只需提高自己在领域内的造诣,不需要向自己的学校表示忠诚。新的利益模式,进一步鼓励学校加大科研投入,竭尽其能招聘善于吸金的明星教授,免除他们几乎所有与教学相关的责任,不相信的话你去看看哈弗就明白了。这种竞争是全民的,每一位教授都力争成为明星教授,每一所高校都是参赛者。

令人震惊的是大学的管理层已经根本不考虑本科教学质量了。学会教书与其他技能一样,都需要经历1万小时的磨练。在顶级的大学里重视教学的教授并不仅仅被轻视,而且会被直接怀疑其做学术研究的态度,因为花在教学上的每一分钟意味着牺牲了学术研究的时间。赢得最佳教学奖,对将来申请终身教授职位是具有严重打击性的。申请终身教授一职,如果教学水平太差肯定不利于,但是如果太出色会引起学校的怀疑,学校担心你的研究投入不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教学不必太出色。大学生有一天会发现他们最喜爱最受欢迎的教授,竟然未能取得终身教职,进而恍然大悟,原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并非大学的考虑重点。严格的学术研究所必备的技能,恰恰消弱了教学所需要的能力。一位好老师的言语通俗易懂,变抽象为实际,变枯燥为生动,能够被大众接受,但是学术界所使用的术语却不被常人所理解。一位好老师能够把生活带进课堂出类旁通,但是学术界分工细致,每个人专注的领域极其狭窄,颇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在大学校园里教授缺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

MOOC的本质无非就是一种奢华的改良版的教科书而已,其提倡的学习行为与高等教育理应推崇的教学精神背道而驰:被动的学习,弱化的专注力视频代替了阅读,教授俨然成为娱乐频道的主持人,滋生了教授明星化。用这种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无异于把一名受家长冷落的孩子转交给一只智能机械猴子。从大学的角度而言,所治理推广的并非教学质量最大化,而是学校知名品牌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名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有机会建立志同道合的人脉关系,甚至找到门当户对的婚姻对象。从简单的教学角度来讲,网络教学与传统大学课堂向去甚远,即是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不比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更经济也并不更胜利。

顾客推广者打着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口号,声称网络公开课将改善全球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可以让一位被遗落于非洲每个角落的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我且问一句,这样的学生将如何获得高速宽带?

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尊重教学,抚育教学更高的地位,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首先学校要有改革意愿,其次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与此同时教授的职责需要重新定位,简单地讲,多些教学时间,少些教学研究,有人建议教学能力突出,可以获得津贴。最彻底的改革当然是从最根本的奖励机制着手及对教学和学术研究一视同仁。我相信这是众望所归,有些教授确实很享受研究,相信自己的成果,将永久性的改变世界。同时也不乏与之相悖的教授,他们很愿意放下研究工作,不再为了发表而发表,如果有机会他们更愿意与学生打交道。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是睿智的,对自己的科目是自信的,但是这两种特性都不需要教授是领域的带头人。

一名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不可能瞬间变得独立,心智成熟。电脑可以代替老师吗?

教学并非灌输信息,也不是娱乐节目,教学是互动是激励,而这种经历只有在小班研讨形式的环境下才能发生。这种教学方式并非天方夜谭,其在基础教育的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捷径,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不论就读于哪所大学,一定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来支配你。首先无庸质疑,教师是关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到大学,我们要以敏锐的嗅觉迅速寻找粮食,并要勇于在课堂之外同他们建立关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再者大学教育要先帮助我们成人后帮助我们获取某领域的专业技能,因此选课的原则就是如此。至于具体的专业选择,那要听从你的直觉呀,一定要选择一个让你能够兴奋4年的专业。大学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代表着人生一次机会,善待这次机会,不要着急去成为自己心中早已计划好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你自己从未遇见的那个人,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你就读的学校,而是你自己本身。

感悟:

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唤醒,潜伏在学生身体内的能量。有专家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还有人说,教育就是发光的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点亮。确实老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成为更好的自己。会思考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会思考的人,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会思考的人,他的灵魂是清醒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香】教师的本质与学生最核心的能力——读《优秀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