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修的第3天

008《学而篇》不重则不威:端庄和假正经只有一线之隔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原句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知识也不会很扎实;要以忠信为原则,去主动结交比自己强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思考: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我喜欢和积极向上,踏实努力,有原则的人交朋友。积极向上的人,总会散发一种能量,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就很快乐而且很舒服;踏实努力的人,总是无形中有一种影响力,激发着我也不断努力,踏踏实实的坚持;有原则的人,总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和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朋友,会很安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极少再因为朋友的渐行渐远而失落了,我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同时,我又认识到一些和我同频的坚持终身成长的新朋友,我也在逐渐成长,正如樊登老师说,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所以我欣然接受。

009《学而篇》温良恭俭让:每天都要做正向积累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原句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死亡,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得民风变得厚重。“

子禽问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原句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有人和他谈论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夫子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思考:你觉得现在什么样的人会火呢?

我觉得能给他人带来长久帮助的人会火,比如像樊登老师这样的,通过自己输出的价值,帮助更过的国人养成读书的习惯,重视阅读,终身成长,从每次樊老师的讲书中可以感受到樊老师的知识面非常广,尽管如此樊老师还很谦虚并且愿意和大众来分享推广这些价值,这就十分难得。我还记得我得知樊登读书,是因为看到了抖音的宣传,我看过樊老师的视频,一下子就被这种娓娓道来谦逊大气的气质所吸引,他讲的内容特别有涵养,而且他很有自己的原则,某些方面就如我想象中的孔子一般,所以当即就购买了樊登读书的会员,回首才发现,我已经加入樊登读书3年多了,在这3年多时间,我听过的书已经超过50本,而且很多书都是反复听过多遍的。因为听书,我才重新拿起书开始自己阅读,同时,因为听书还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读书的朋友们。因为听书,我也想着开始跟着老师一起读经典的书,比如这次的论语共读。

010《学而篇》恭近于礼:过分恭敬,反而失礼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原句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原句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原句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思考:过分恭敬,反而失礼,你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今天樊登老师讲的尾生和小品《有事您说话》里那个小职员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想到了“过犹不及”,也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度,也就是我理解的原则。这么一想,我似乎还没留意到身边有这样的现象,但是这段话再一次提醒了我,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也许这个度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握的,那也不用怕,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啊,犯了错不怕,调整就好啦,坚持终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共修的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