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存在主义心理治理》第一章导论一不同心理学流派的观点

这部分内容,陈述了不同心理流派的观点,摘录如下:

弗洛伊德派心理动力学:为本能所驱动的个体就这样处于与世界的争战之中,因为这个世界阻碍着与生俱来的攻击欲望和性欲望的满足。

新弗洛伊德(人际关系学派)心理动力学:儿童尽管不是被本能所推动的,但仍具有巨大的内在能量、好奇心、身体的无邪、与生俱来的成长潜力,以及排他性地占有所爱成人的愿望。这些品质并不总是与周围重要成人的要求相一致,而核心的冲突在于这些自然的成长倾向以及儿童对安全和赞赏的需求之间。

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而我所说的存在的“既定事实”,意指某些终极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

怎样发现这些既定事实的性质?这一段是对我们现在所说的个人成长的概括,“深度的自我反思”也就是自我探索,现在有太多自我探索的流派、课程、活动了,每一个派别都用新媒体的方式吸引着迷茫困顿的人们。


书中部分内容截图


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普遍特征

保留了弗洛伊德所概括的基本动力性结构。

旧有公式:驱力-焦虑-防御机制

被替换为:对终极关怀的觉察-焦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用来保护自己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自己的成长和体验。

突破,就是每次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并不为之所裹挟。

最近看了一个日剧《凪的新生活》,剧里的女主小凪,她的模式是察言观色,在跟他人的互动中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都是她经过察言观色而得出的符合他人期待的内容。



《凪的新生活》海报


不能进行真实地表达,这是多大的精神折磨啊。

小凪辞掉了工作,给了自己一段假期。在这个假期中开始了个人深度的反思。

在酒吧当酒保的时候她尝试与人进行沟通,看到一个人自己坐在那里吃东西,认为他很寂寞,就去聊天,结果每一个话题的对话都不超过两句,就终结了。

为此,她找来10多本教你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的书籍。

这时,老板娘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因为你对人不感兴趣,你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当你好像觉得自己在倾听的时候,那可能是他人为了顾虑你的感受而故意抛出的各种话题。



剧中经典对白


真的对人不感兴趣吗?这对小凪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现和打击。

后来她回忆了和男友的种种,发现自己确实不了解这个人,即使相处了那么久。

这里我也很困惑,到底什么才叫对人感兴趣?

是对某些人比较好奇吗?想了解他的过往、想了解他是怎么成为他的。

最后,经历过假期,小凪回到了工作中,这次是带着梦想,投入到了自助洗衣的行业,人生中第一次自己主动想要做点什么,期待未来自己开一家这样的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存在主义心理治理》第一章导论一不同心理学流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