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对他人的态度及方法的变化和发展

罗杰斯出生在严格的原教主义家庭,作者将父母的价值观投射在其他人身上(其他人的行为怪异,这些在自己的家庭不能被允许;忍受他人,不与近距离接触,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出淤泥而不染”作为人生信条)。

小学时期的罗杰斯无意识的傲慢独立,没有亲密朋友,不与人交往,即使对爱“我”的父母也不分享想法和感受,怕被评价,发现不足。

直到中学时期,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渴望陪伴,但这种愿望被现实阻碍。一方面是父母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多次转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友谊,建立社会资源,唯一一次约会:聚餐。(大学毕业之前,但凡在家,聚餐都不被允许的深感自我同情,悄悄飘过)当我有非常体贴的老师时,我在那两学期的英文作文中表达过我的情感。可以看出,青少年时期的老师,是多么重要,提醒老师们不要忽视他们的作文以及任何形式的表达!而我们的传统观念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天真烂漫,而不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

作者第一次发现拥有朋友很重要是在大学时期,这也是突破期,大学时的罗杰斯第一次有了对帮助关系的尝试,变得社会化,开始了对职业生涯的摸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作者延后了大概七八年!所以作者说:“我是否梦想过这对12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人的发展中,12岁左右正是同伴友谊发展的时期,也是最在乎友谊的时期,作者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这种同伴之间的友谊。所以当他在成年以后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的时候,才显得尤为可贵吧!这也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啊!所以说,不是任何一个可以跟来访者聊聊天的人就可以创造和领会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质疑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人们,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太简单,只是和来访者聊聊天,重复一下来访者所说的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杰斯对他人的态度及方法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