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把婴儿比喻成小猫咪,是因为她可爱吗?是的,当她安安静静睡着的时候,我们真感觉她是这世上最可爱的婴儿,我怎么会生出这么好看的孩子呢,你看她的睫毛长长地盖住了大眼珠子,她的鼻子小巧玲珑,她的嘴巴肥嘟嘟地好似抹了蜜的樱桃,她简直是上帝最美最优秀的作品。
可是,当她醒过来之后,原谅说过上面那些幼稚的话。
她哭起来的声音真是响天动地,为什么她的声线会这么高;我想抱抱她,她却用脚踢我;我拍拍她的背,她哭得更凶了;我给她喂奶,她把嘴巴撇开;我摸她的尿不湿,尿不湿也不满。急得我也哭了。
她真是忘恩负义的孩子,亏我对她呕心沥血,当初还不如养一只猫来得开心。
猫也是如此,你把她喂饱了伺候舒服了,它安安静静躺在你怀里,让你抚摸它的背部。这不是它爱你,是它觉得你辛苦了,赏你的,就好像高高在上的皇帝赏赐他的臣民一般。它要是不爽,它就会挠你,凶你,甚至离家出走,丝毫不讲情分。
有时候真觉得,婴儿的语言比猫的语言更加难懂,根本就摸不透她的心思。
我们来学习如何读懂她的语言,走进她的世界,明白她的喜怒哀乐。
有个朋友发个视频,说是她的女儿才5个月,最近不喜欢喝奶,就喜欢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嘴里,父母去阻止,她还生气地哭了。我看了看视频,小婴儿的舌头上都是白白厚厚的奶苔,我说你用纱布包裹中指,把她的奶苔刮出来就好了,第二天就又喜欢喝奶了。
昨天隔壁有人抱着婴儿过来,他说我的孩子这两天老是哭闹,喝奶喝到一半就会哭,而且眼睛老是流泪,是不是上火了。我观察她的嘴唇是白的,不属于肝火,眼睛单只流泪,有黄黄的眼屎粘在眼角。我说:人体眼睛到鼻子有条鼻泪管,她的鼻泪管阻塞,眼泪只能往外溢出来了,说明她单只鼻子堵住了,当她喝奶的时候,鼻子不通气,肯定就不喝了,就会哭。后来用生理海水清洗,症状就没了。
举的这两个例子似乎太难了,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然而婴儿的各种表现,又必须要我们用渊博的常识去判断。
四个月以内的婴儿,她只会哭,她用哭表达了任何的诉求。想吃奶了,哭!想睡觉了,哭!尿不湿满了,哭!身上痒了,哭!千方百计地哄她,手舞足蹈地哄她,口唱心和地哄她,只差跪下来求她:小祖宗你別哭了。等她哭累了,睡着了,顿时感觉天地安静了。蹑手蹑脚地把被子给她盖上,手机关机,轻轻地躺在她旁边。这个时候外面刚好有人在放鞭炮,在心里狠狠地把那人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恨不得飞出去好好教训对方。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有感触,真感觉这世上最辛苦的工作莫过于带娃了。我们只能用排除法去读她的心思,你看她又哭了,是不是想喝奶了,是不是想睡觉了,有多久没换尿不湿了。不过还好,这个时候的小祖宗都是些生理需求,排除一下就能摸到她的心思。
然而,四个月开始或者说六个月开始,小家伙懂得越来越多,需要的也越来越多,开始摸不透了。她不喜欢躺着了,她要起来看风景,要下楼去看小朋友,喜欢跟人交流,她跟你说话的时候,你的表情要是不到位,她也会生气。她不喜欢天天喝奶了,要换换口味,你就想方设法地把各种蔬菜水果榨成汁,天天想着下一顿米糊要放什么,到处问哪里有土鸡蛋土鸽子蛋,越土越好,越贵越好。她为什么不吃米糊,是不是太烫了,是不是胡萝卜没炖烂?是不是米糊放太久了,有没有发霉?这个时候的自己是最神经质的自己,有一根绷得很紧的弦,疑神疑鬼疑天疑地,感觉全世界与自己作对。
十个月开始或者说一周之后,孩子慢慢变得有意思了。她开始蹒跚学步,开始牙牙学语,开始有说有笑,有来有回了。你逗她,她会哈哈大笑。你拉下脸来批评,她瞬间涕泪横流。你吃东西,她会伸手过来抢。可是,你惊讶地发现她有自己的小情绪小秘密了,她会坐在角落呼哧呼哧地生气。你叫他不要做什么,她非要去做。你说不可以玩水,她急忙胡乱搅和两下。你说不可以故意咳嗽,她非要多咳两声,把隔夜的饭都咳出来。她好奇各样的新事物,噫!这是什么?她好奇地把手伸到电线插孔里。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武断地告诉她:不行,不可以。因为越是禁止,她反而越是好奇。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她的朋友,用她的语言讲话。可以故意把手伸到插孔那里,然后装作被电伤到,痛苦地捂着手指,然后跟她说:不行。她也会挥挥手:不行。
我的妻子常常跟我抱怨:我天天在家里带孩子,天天陪着他。他倒好,睁开眼睛就找爸爸,问他最爱谁,他也说是爸爸。这孩子真是忘恩负义,我还不如养只猫呢。
说实话,儿子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他妈妈打理的井井有条,而我就是做他的朋友,我在家里,就是陪他说话陪他玩。
我对儿子说话的语气都是柔软的商量:你是想玩飞机呢还是火车?你现在咳嗽了要不要喝开水?妈妈叫我们吃饭了,再玩一下然后立马去吃饭好不好?已经10点多了,我们去睡觉吧,爸爸去泡奶要泡多点还是少点呢?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彰显叛逆的性格了,你越是命令她越是反抗。反而用问句让她选择,她却很乐意跳到你的陷阱里。。。
我们要读懂孩子的语言,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变成孩子,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去对话。把握每个阶段孩子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才能更好地读懂孩子的语言。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我们要按照自己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