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过好自己的这一生的一种看法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三个阶段我们对于职业的需求都不太一样。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不管你跟他谈什么,他第一反应就是这赚不赚钱。他很需要钱,不是因为这个人俗,是因为他在生存期,他对于职业主要的需求就是活下来,让自己经济独立,一般人的生存期大概三到五年。

进入发展期,他的关注点已经不在收入上面,而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发展上,这个阶段收入只是你的现金流,更重要的其实是你的职业资产,你的本钱在增值。

很多人已经到了发展期这个阶段但是薪资模式没有转过来,还在想着赚现钱,这个时候就会重复的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能力赚钱,赚钱时间一长,能力毫无进步,很快就会废了。

事业期的特征就是找到一个你成功的内在标准,做感兴趣的事情,用喜欢的工作方式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事业期最大的特征就是你可以越过外界的评价,回归自我。这个时候职业不是谋生手段,也不是发展的手段,而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手段。

一个家族有时候也是遵循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个发展过程,这些阶段可以加速的通过,但是没法跨越。

郑也夫先生曾经分析过曾国藩的家庭,曾家有五兄弟,有一个进士,一个秀才,剩下的兄弟,有的一次也不考,有的考一两次考不上就算了。

毛泽东在长沙读了七年书,他弟弟毛泽民只读了三年。毛泽东的读书费用很大程度是弟弟挣回来的。即是很多家族都会做的事情,由父辈去完成生存任务,子女中一些人负责发展,一些人则负责试试看,去自我实现。

美国华人的第一代移民解决的也基本上是生存问题。第二代移民往往就开始有高学历,学计算机,精算,这些技术性的工作,解决的是发展问题。第三代移民就开始有大量子女读艺术,电影,音乐。比如说王力宏,他就出生在美国,本科读的是音乐和亚洲研究,硕士是伯克林音乐学院的。同样道理,国内第一批优秀的商人也是这个线路,第一代很多人是做工,实在是穷怕了,开始进入经商,这就从生存期进入了发展期,生意越做越大,但是他们很苦恼的是,他们的子女中间很大一部分不愿意去继承事业,而选择从事人文、艺术、心理等领域,因为他们的孩子加速通过了生存期,直接进入了发展期。

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职业可能,欢迎一起来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如何过好自己的这一生的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