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工作就是大量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过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人工智能的推广会让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优势逐渐丧失。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

百度、谷歌这些检索引擎让那些纯记忆的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可以通过搜索找到你想知道的任何知识,它比你记得更准确、更全面。

在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必须超越单纯的知识教育,更多的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但目前的教学模式似乎正在扼杀学生的这种天性。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教科书培养的程式化了,现在的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已经越来越弱了,很多时候教师无法启发学生去思考。这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填鸭式教学带给学生的是一些不久就忘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厌恶。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通过某项考试,一旦考试结束,所学的东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忘记的一干二净,学习的初衷不是为了用,只是为了考试,这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

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相信任何一个努力成为好老师的人都在积极寻找方法,也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

德国的教学模式似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宪法规定禁止学前的知识灌输,他们似乎更在乎给学生成长的空间,给孩子探究的机会。他们的孩子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也没有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而是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他们从来不早早的去开发学生的智力,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更注重保护孩子们的天性。把孩子看作一粒种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根发芽,不过多的干预他们的成长。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了占全世界过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所以,我们应该反思。家长应该反思,教师应该反思、社会也应该反思。这种过度教育下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缺乏幸福感,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未来的教育应该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不要再把学生关在笼子里,要放飞他们的心灵。否则,培养出一群学习的机器又有什么意义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努力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