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页纸”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在去年,有幸与某大学的学者李教授等专家,就《上海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报告》,进行过多次讨论和交流,收获颇丰,这次李老师到西南地区来讲课,又聊了一些企业经济方面的情况,收获更多。其中,李老师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情况,就是上海的一些文化类咨询企业,现在组团拒绝为当地的一些外国企业进行服务,原因就是这些所谓代表外国先进水平的企业,在企业管理上不但没有进步,反之还出现了落后。

原来,是近年来随着上海地区很多咨询企业在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上的持续上升(大环境是东部地区很多国内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质量上的持续进步),这些企业对外进行咨询、策划服务的形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表现最显著的就是服务成果表达的简约化,也叫做“一页纸”成果汇报,即通过简约的汇报文本(一页或数页打印纸),用比较精练、准确和建制化理论的方式,将其咨询研究的成果,向所服务的对象进行展示、表述和汇报,以减少过多的沟通成本消耗的举措。也有人将其叫做一页纸项目管理、一页纸策划方案、一页纸分析、一页纸计划、一页纸报告等。这么一来,乙方和甲方之间皆大欢喜,因为时间就是效率,能够最大化的节约时间,对自己和客户来讲,都是价值的提升,客户层级越高,例如一些企业高管等,对效率的要求就更加夸张。方案成果汇报的效率优化,从互联网视角来看,就是“用户界面”的合理化,服务方表述得简约,被服务方看得更轻松。并且,这种一页纸成果的形式,对于汇报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还可以在不影响整体逻辑的基础上,另行提出研究,也不影响具体交流的效率。该方法也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在大学管理专业知识教育上的积累和发展,该方法也受到了很多国内企业的欢迎。

但当地的部分外资企业却不干了,这些企业的外方管理者需要的,仍旧是前些年那种“一篇报告、方案要成百上千页”的形式,甚至态度强硬的批评,说中国咨询机构的专业水平整体下降了。但这种说法,受到很多在沪的德国和日本企业的反对,因为一页纸报告、策划等方法,早已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应用了数年了,很有效的提升了其国内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通过高校学院以及社会培训等建制化的管理专业知识教育,大家都能学习到在概念、内容上相近的基本理论,所以,能在企业内外关于管理运营等交流工作中,以一种大家都相对熟悉的共识“语言”,进行表达,而不是甲用这一套理论,乙又用另一套甲不熟悉的理论,互相对牛弹琴。并且,从国际管理教育的客观环境上看,为何MBA等国际管理教育体系将中国视为全球首席新兴教学中心,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多元性、复杂性和跃迁性,所带来的稳定优良的理论发展内生动力,有力的推动了国际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管理专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已经跟不上中国的步调了,所以,深受这些国家专业教育影响的外方管理者,自然是跟不上形势,还是停留在旧有僵化的沟通范式上。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外方管理者本身专业水平不足,希望通过“成百上千页”的方案汇报,以图偷师学艺。(很多朋友之前也遇到过这类领导,方案报告叫你反复写、反复改,并非方案的内容有问题,而是这些领导又想偷师学艺,又好面子,结果搞得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这类外资企业的强硬态度,也引发了国内一些咨询机构的联合抵制,相关咨询行业的协会也指出,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文本上,更需要甲方企业的共同进步。

有朋友在去年也参加过重庆某大型国有集团组织的一次学习论坛,该论坛上集中了重庆很多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层,目的也是学习一页纸类型的简约管理表达,且从效果上看,例如重庆的一些大型集团,已经在内部开展了相关的一页纸报告等方法,这都说明随着中国在企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上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都慢慢开始进行深层次的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变革,虽然进程较慢,但从外部的顶层制度设计到内部管理体制方法,很多国有企业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从这些细节来看,中国很多企业已经在管理上,逐渐由启蒙走向觉醒,特别是很多东部地区的企业,值得西部地区的企业奋起直追。

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如果面临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或产业,从其创新发展轨迹上看,行业在未出现普遍型主导化的产品或服务形式之前(例如,在安卓系统没出现之前,不同的手机软件系统皆各自为阵,城头变换大王旗),相关行业的管理咨询,可以丰富化,不反对用很多页来写一个报告,因为大家都不熟悉,都在探索和研究,以图减少出错(当然,这个阶段进行咨询研究的费用成本是很贵的)。但是如果面对的并非新兴行业,相关企业仍作狮子大开口,动则要求拿出大部头的长篇方案、报告来,那就要考虑一下对方是否新入行,或对方的合作诚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页纸”看中国企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