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曾经教育界流传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流行学英语,各种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接着流行各种兴趣班,如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等等。

最后,双减政策帮助大家冷静下来。

如果说在未来世界,有什么是必须要掌握的,掌握后可以增加幸福感的,我个人 觉得除了劳动课、体育课之外,唯有人工智能。

今天推荐的这本《给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理解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有的人一看到人工智能四个字就头疼,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各种理科的数据和公式。

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层担忧,书中用图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常见问题和各种概念。

首先看看作者。

一本科普+通俗入门书的作者,应该需要具有哪些背景呢。我觉得,他应该具有相关的科学或者研究经验,而且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能够将学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其次,他应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将肚子里的墨水倒出来。

三津村直贵基本符合这样的作者画像。

他在大学时期研究的是计算机相关领域,后来担任了Noteip有限公司负责人,因此既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从商业角度可以敏锐地察觉市场上受众的需求。在他离职后,以专业作家身份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写了很多相关书籍,这本《给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是后浪在今年5月份刚刚引入国内的新书。

那么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群体呢?

作者认为,如果你已经了解过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可能会觉得书中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因此这本书适合“想了解人工智能”、“想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群体。

不过我觉得,即便是前者,也值得读读这本书。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观点,其中不少观点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变形,因此需要多读读这本书,从头梳理一下这一领域的前世今生。

这本书解决了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四大主题:

1、人工智能起源是什么?

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遇到过哪些问题?

3、人工智能这一路是如何克服问题的?

4、人工智能未来的前景。

我将这些话题归结为三个问题:人工智能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未来如何才能到来。

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起源。

原来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智能,依然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将人工智能定义一分为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人工智能,比如下围棋的、打扫卫生的、医疗诊断的,统统称为弱人工智能。

而那些像人类一样具有思考和行动能力的,称之为强人工智能。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电影里的各种人工智能反攻人类的桥段。没错,电影里的那些正是强人工智能。

不过现在不用担心这些,因为书中认为,这种强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出现。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话题: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

作者觉得,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克服一系列的技术困难,最后在某个时间点实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化,这个时间点被称为奇点(有人认为是2045年,但这也仅仅是推测)。

在奇点之后,人类很可能面临两个未来,乐观派的专家认为,奇点之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解决生产自动化,进而解决贫困问题,人们对工作的坚持可以出于爱好,而非养家糊口。

但也有悲观派认为,奇点之后,人工智能有可能误解人类的指示,最后酿成悲剧,如果人工智能受到恶意控制,甚至可以成为威胁人类的武器,最后人类很可能在人工智能支配下丧失自由。

那么强人工智能社会,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到来呢?

这个话题里,主要抓住一个点“自动创造出更优秀的人工智能”。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人工智能要突破奇点,应该要变得比人更聪明。但是对这个话题的了解,我也仅仅局限于此。

书中的观点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人工智能如果可以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人工智能,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如同我们去研究一个婴儿什么时候可以超过成人。只有当婴儿具有了学习能力,可以自我学习自我迭代,这才有了超越成年人的起点。

那么人工智能如今可以做到自动创造吗?

作者认为,目前已经具有了改善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但是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奇点的出现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最后我们不妨杞人忧天一下,万一在我们有生之年,真的有幸度过奇点,发现处于强人工智能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书中认为,在那时候会有一部分人被剥夺工作,同时会出现一些新工作,最重要的是某些创造性和与人密切相关的工作,依然需要人类完成。

换句话说,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悲观未来,反而可以在现在多接触一些人类具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活动,比如艺术,这样在新时代来临后,可以更好地融入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