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调查:当你老了,最后悔的事儿是什么?前三名中,第一第二分别是“年轻时不够努力、年轻时选错了职业”,而位列第三的,是“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确实,对子女教育得当与否,不到一定时候,是感觉不出来的,而到能感觉到的时候,很可能已尝到苦果。现实生活中,那些让人痛彻心扉的,要么是孩子抑郁、自杀、离家出走,要么是孩子和父母无法良好沟通交流、甚至成为仇人。
很多父母感叹,即使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但因为不得法,最后也还是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子女,怎样的管教方式才真正有效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正面管教》这本书,答案正如书名:正面管教,它的核心就是,通过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方法,和善而坚定的,培养出自律、负责、合作且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多年研究儿童养育、发展问题,在管教孩子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这本书,从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的合作,到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告诉我们可以用一种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法,培养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自1981年初版,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及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总销量已超600万册。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分别是: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改掉惩罚孩子的旧习,鼓励专注于解决问题;先正面管教自己,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1、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很多时候,在管教孩子上,尤其是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父母要么选择惩罚孩子,觉得必须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能记住教训,要么选择满足孩子,以致于孩子出现骄纵、抗挫力差等问题。
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要知道,很多孩子之所以做出问题行为,正是因为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正面管教的根本就是,既不惩罚也不骄纵,而是和善而坚定,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尊重自己、尊重当时当下。
假设,孩子正跟父母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先“积极的暂停”,想办法让彼此心情好转起来,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或者父母自己走开,无论是听听音乐、吃顿大餐还是读一本幽默书都可以,稍后再来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这种分开,不是关禁闭,也不是冷战,是让双方都平静下来,感觉好起来之后,再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很抱歉让你生气。妈妈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我爱你,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解决办法。”
可以看出,作者简·尼尔森非常重视尊重,因为她已经用实践证明,当大人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无理取闹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只有这样的自主改变,才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律、负责、懂得合作和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
书中还给出了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比如: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明天再来;我很在乎你,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而培养这些品格的主要途径,就藏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里。其中,惩罚和骄纵肯定是不能实现的,而和善而坚定可以。父母会发现,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相互尊重、合作、注重解决问题的正面管教中来时,孩子才会培养出这些品格。
2、改掉惩罚孩子的旧习,鼓励专注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认为,惩罚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短期来看,好像是,但从长期看,会给孩子造成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研究表明,经常受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关于惩罚造成的长期后果,作者简·尼尔森总结了4个“R”: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当这些负面情绪隐藏在潜意识里,一个孩子就很难形成积极人格,长此以往,会陷入恶性循环。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途径,不是惩罚,而是找到一种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时候,父母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是学习的好机会。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里之所以说“我们”,是因为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父母都难辞其咎。当父母首先把错误看成是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能够引导孩子开启解决问题之旅时,孩子才会受益良多。
具体怎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简·尼尔森给出了“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内斯太太与她女儿的一次沟通,就很好地印证了这4个步骤。
女儿放学回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吼她。起初,内斯太太习惯性质问女儿做了什么,否则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吼学生,这时候,女儿根本不想理妈妈。内斯太太意识到问题后,换了一种态度。
她先是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表达理解女儿被当众吼的不好感受;然后,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被老师吼的经历,当时觉得又丢脸又生气,来表达对女儿的同情;最后,当女儿感兴趣时,内斯太太问能不能想个办法,避免这种难堪再发生,女儿愉快思考起来。
没有指责、羞辱、说教和惩罚,女儿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主动反思该怎么解决问题。女儿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妈妈给她造成了一种支持的感觉,而不是指责和辩解。
作者简·尼尔森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其实,孩子只有在拥有健康自尊的情况下,才会发展出父母想要的那些优良品质;当孩子总是被惩罚、被责骂,没有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也没有机会练习拥有良好品质该有的技能,他们就无法拥有那些良好品质。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在管教孩子时,哪怕已经知道优秀的方式很好很有效,也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用回熟悉的方式,比如惩罚、责骂,这时候就要反思,需要正面管教的不只有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3、先正面管教自己,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是能够改变的,前提是,父母先改变自己。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无视自身问题,却拼命要求孩子。
比如,抱怨孩子放学玩手机不写作业,父母何尝不是经常捧着手机摊在沙发里;总是说教孩子要听话、要自律,却对自己的暴躁情绪无法控制。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作者简·尼尔森认为,父母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当我们想要有效地管教孩子,可以先试问自己:我遵守和善而坚定的原则了吗?我又要回到惩罚的老路上了吗?因为,当我们的管教方式错误,孩子就很难回馈一个良好的结果。
作者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有一天,她出差回来,发现厨房水池里堆满了脏碗碟,开始暴躁:“我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各人把自己的碗碟放洗碗机里。怎么我一不在,就没人遵守了?”每个人都反驳不是自己干的。她只好大声喊,那就开个家庭会议,决定这事儿怎么办!
这时候,作者意识到自己回到了管教老路,她决定改变方向。带着全家出去吃披萨,顺便开了家庭会议,只找解决办法,不责备任何人。她开玩笑说,一定是有个幽灵把那些脏碗碟放进水池里的。孩子们在愉快中,提议每人每周担任两天“厨官”,收拾脏碗碟。事实是,当孩子自己提出解决办法,他们就很愿意遵守,水池里很少再有脏碗碟了。
作者的做法告诉我们,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答案其实在父母身上。父母只有先走在正确的管教之路上,孩子才会跟着走向正确。当父母愿意先审视自己,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成长,孩子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往好的方向改变,一旦走顺了会发现,孩子其实没那么难管教。
总结一下:
《正面管教》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正面管教之道。教会我们有效管教孩子的秘诀就在于,要尊重孩子,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避免总是惩罚孩子,重要的是鼓励专注于解决问题;先正面管教自己,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面对我们的孩子,要在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的基础上做决定,和善与坚定并行;当孩子犯错,认识到惩罚虽短期有效,但长期会给孩子造成创伤,父母可以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赢得孩子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要想有效地管教孩子,父母先要正面管教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才会成为父母希望的孩子。
其实,管教孩子是一种艺术,硬不得也软不得,重在追求分寸和适度。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化说教为无形启发,化惩罚为无声润物,巧妙地解决问题,动一点脑筋,用一点智慧,孩子才会用十倍的优秀回报我们。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孩子就是一粒种子,不同的管教方式下,会结出不同的果。父母作为播种人,只有提供良好的土壤、正确的管教方式,才能培养出一个父母期望中的、拥有良好品格的孩子。
行动起来吧,与其将来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我们的管教方式,不负这一世父母与子女之缘。
——————
我是【何心亲子日记】
北师大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亲子分享。
如果有帮助到你,就点赞转发一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