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发脾气了。
因为芊芊总让我讲故事。
我讲了一本,她还要再讲,看时间还早,就又讲了一本。我跟她说,因为今天是起的早,吃饭快,所以呢,妈妈有时间给你讲两本。我怕她以后还要求讲两本,所以,特地跟她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今天妈妈会答应给她讲两本。
谁知道,她竟然还不满足,还要求讲第三本。我就火了。
我觉得她得寸进尺——妈妈已经是做出让步了,她不能这么欺负我,就算我对她好,但也不能一再要求,步步紧逼吧?
我跟她说,妈妈,要上班,没有那么多时间总给你讲故事,更何况,我们事先说好的,要说话算话呀,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算什么呀?
我很生气。
芊芊也是哭哭啼啼,我看出来她有点故意在哭,根本不是伤心的苦,因为连眼泪都没有。
可是另一方面,孩子是我的镜子,她照出了我。
我要谢谢她,亲爱的宝贝,谢谢你在妈妈成长的路上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引导我,适合的给我挑战,让我有机会面对我的阴暗面。
在送她上学的路上,我就开始反思,到底我为什么生气?
首先,我把芊芊的行为理解成得寸进尺,理解成欺负我。这是情绪的来源。情绪波动的原因就是对事情的误解造成的。
芊芊是来帮助我的,让我看到我未被疗愈的伤痛。
生命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都是来成长我们的,成就我们的。再次谢谢你,芊芊。
孩子只是单纯的跟随自己的心,想要听故事,就说出来,她才没有“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欺负我”之类的想法。这完全是我的观点在她身上的投射。是我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太好性子,容易被人欺负的投射。所以,在生活中,有时候会表现的强势,其实也是怕被欺负的原因。怕被欺负其实是爱的匮乏,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一个体现。
就好像有的爷爷奶奶会在孩子上学后回来问他:“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呀?” 这不,无意中,这张恐惧的频率就种在孩子心里,觉得和他接触的人都想要欺负他,他不值得被爱。
我的这个木马大概也是这样被建立起来的。
还是那句话,生命中遇到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冲你来的,都是为你来的,为的是让你成长,更好的找回自己,接上爱的源头。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感恩,你的身体里也会流淌和振动着爱。那么也会吸引爱的事物来到。
其实对于芊芊早上的事,还有一点也隐藏的比较深。
那就是我之前听过的一节课——翁老师说孩子是没有规则的,规则是大人给他定的,如果大人遵守规则,那么孩子也逐渐建立起规则感。
举例来说,一个妈妈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了半天之后,妈妈说:“孩子,再玩2分钟,我们就回家了。” 孩子说“好”,就继续去玩吧。等到2分钟到了,孩子愿不愿意走?当然不愿意呀。妈妈又说:“好吧,好吧,那就再玩5分钟。” 孩子又高高兴兴地玩去了。好了,5分钟到了,孩子愿不愿意走?当然还是不愿意走。妈妈开始发火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说好了玩2分钟就走的,你不走,我又给了你5分钟,我已经让步了,你怎么得寸进尺呀?还是不走!气死我了!”
这个时候翁老师就提问——“到底是孩子说话不算话还是家长说话不算话呢?”
对,是家长说话不算话!
就是这样一个课程的片段老是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家长立了规矩,定了规则,就要严格遵守,否则孩子就像这样,永远学不会规则,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无拘无束,自我约束能力很弱的,需要家长引导的。
所以呢,在早上的事件中,我感受我有自责的成分。我自责自己破坏规定,因为每天起床都是讲一本而已,而我没有给孩子立起来这个规矩。我自己说话不算话,所以孩子更没有规则感。越是这样自责,就让越觉得自己受欺负,越觉得自己不好。陷在情绪里,久久不能自拔。
我决定写情绪日记,彻底捋一捋我的情绪,好让它以后不再出现。但是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它的木马。
“好让它以后不再出现”——这是木马。情绪的疗愈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痊愈的,有时候需要多次的去照见内心的恐惧。所以呢,不要执着将来不再发生,“执着将来不再发生”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恐惧的频率,害怕将来发生,害怕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其实这需要转念,孩子的境遇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她选择我做她的妈妈,就是她要从跟我的互动中学习成长,解决她的人生课题。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看到这次情绪,厘清这次的情绪点,就OK了。
芊芊的得寸进尺照出了我的“出尔反尔”,其实是我自己没有遵守约定。我认为芊芊不体谅我,其实是我自己不够爱自己的投射。我自责自己没有给孩子立好规矩,内心焦急上班,这是一种恐惧的频率,害怕孩子没有规矩将来发展受影响,害怕时间不够用,上班迟到等等。恐惧的频率吸引恐惧的实相发生。
我内观,看到自己——“亲爱的,我看到你正在体验无助,体验无奈,这只是一种人生体验,跟我们体验开心,体验喜悦一样,就好像我们体验甜的味道,同样也需要体验咸的味道一样。如果我们不体验咸的味道,就不知道甜的味道是有多棒。如果我们不体验无助、无奈,就不会对开心、喜悦,有那么强烈的感受。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体验,仅此而已。拥抱这些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