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里学》读后感

102+雨霁

什么是拖延症?网上是这样定义的: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要把计划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行为。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拖延,于是我们尝试着各种打卡群、app监督、写计划清单,可到最后,发现很多事情永远没完成。就如同每年我们的新年计划总是和去年一模一样,永远都没完成。

于是,我们又处于一边自责,一边做新计划,一边又失败的循环当中。其实,克服拖延症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消耗我们大量意志的事情,我们之所以焦虑、拖延,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深刻的心理根源。

我们只有看清了根源,才能更好的解读拖延这一行为。

《拖延心理学》就在开篇明确了我们这些拖延行为的根源,书中这样写道:“从根本上来说,拖延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是一个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之所以我们会有拖延的行为,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受能力的问题,我们自己不同的生理状况、成长历史、所处的环境,都决定了我们对一件事的行为。

因此,我们也不要完全把拖延这一行为归咎于自己无能或者自责中,我们每个人本就有不同的局限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找出 了4个最终可能导致拖延的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目标和回报太过遥远。

我们对成功信心不足,是因为我们对自身期望过高,总觉得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才算成功。其实不妨把大目标分解成每天完成的小目标。

如果我们想要尝试某件事情,希望快点儿建立自己的信心,尝试一下一开始把目标设得低一点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赢得微小的胜利,让微小的胜利逐步增加自己的信心。

最后,再一点点将目标拉高,这样我们永远处在一种成功而又自信的状态,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裹足不前。

就像我自己拖延很久的运动,每次想到气喘吁吁的样子就害怕,为了克服运动拖延症,我决定先要求自己只做10分钟的运动,多了不做。

这样每天我就没有对完成任务的巨大压力,轻松就能完成。2个月之后,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时间也从15分钟增加到了40分钟。

这个过程我并没有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而是够得着的目标,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增强自己的信心,在2个月后,就彻底摆脱了运动拖延症。

注意力分散也是引起我们拖延症的重要因素。每天会为自己设立很多计划,人的精力不足以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常常做着一件事,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导致我们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我的应对方法是设立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就休息5分钟,25分钟内专注当下的事情,时间一到无论完成与否,都立即停下休息,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的意志力,让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工作。

《拖延心理学》让我明白了我们总会出现拖延症,就是我们总不会活在当下,我们总看不上现在的自己,总把精力全部放再充满期待的明天,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从而让我们自己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白岩松曾有一句话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字,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如果总在为未来焦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红楼梦》里宝玉和秦钟初见时,宝玉虽生于鼎盛之家也感叹秦钟的自在洒脱无羁绊,而出生寒门的秦钟则暗羡宝玉的高贵优雅,看来看去,其实应该要懂得生命本就各自有遗憾,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事事的如意。

在你看来厌恶的东西或许是别人费尽力气想得到的,而你追求的也可能只是别人唾弃的东西,因此,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去看待自己的平淡和平凡,与其不顾一切的追求那个“更”字,不如过好当下每一天,珍惜每一天平凡的日子。

也只有平凡的日子叠加,方才造就伟大。

如果真的认真、仔细的过好今天了,相信明天的人生也不会差,也就不会有拖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心里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