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自信,“死”在你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失控里

“我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我控制不住”


朋友不久前跟我说,感觉自己很失败,身为某世界500强的企业高管,却连孩子都教育不好。


朋友在事业上很成功,是一个女强人,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完全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她对内可以hold住50人的team,对外可以操办几百人的商业活动,什么会议控场、各种工作上的突发问题和客户的刁难,完全不在话下。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事业上可以游刃有余管住一个team的人,却管不住自己4岁的孩子。无论是孩子生活自理的问题,还是孩子社交方面的问题,她都会反复说:“孩子老是不听管教,我真的又着急又生气”“每次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骂孩子,也会打ta““不揍他不行啊!跟ta讲道理完全没用,根本不听,每次都是打他骂他才知道错。”


其实朋友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不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可每到紧要关头,又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跟孩子讲100个字,ta只能记住7

朋友有尝试过跟孩子讲道理,但是无论讲多少次,孩子都不听,于是就演变成了一不听话就开打的局面。真的是孩子不愿意听朋友讲的道理吗?其实并不是,是因为你跟孩子说的100个字,ta只能记住7个。

柏克莱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马伯蓝比的“7-38-55定律”说:别人对我们的认识,只有7%取决于真正谈话的内容,38%取决于我们的声音,如说话的语气、语调等,55%取决于我们的外在行为。


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的时候,你直接把孩子领过来,边打屁股边凶狠地对孩子说“为什么要打人,打人是不对的知道吗?不许打人,听到没有?”这种“以打止打”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记住自己被打骂了,然后学会来了以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记住“打人是不对的,不能打人”这句话。



为什么会控制不住情绪?


道理讲了不听,一打马上听话。我们都经历过,孩子做错了,跟他说再多的教都是没用的,只要你一上手就立竿见影,孩子马上就认错了。比如:


孩子不愿意吃青菜,无论你说多少遍要吃、吃青菜有什么好处,孩子就是不吃,但是只要你一打ta说“不吃青菜是不是?吃不吃?吃不吃?”孩子马上就会哭着说“吃”;


本来规定说八点半要上床睡觉的,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去睡,一会说要看小猪佩奇,一会说要玩一下玩具,无论你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去睡觉,磨蹭到10点,你爆发了,开始打孩子,打完孩子立马乖乖去睡觉。


好了,这次孩子认错了,肯吃青菜了肯去睡觉了,但是下次呢?还是一样不肯吃不肯睡,然后继续打骂,孩子又认错,但还是不改,如此循环往复,根本就治标不治本。而且打骂的次数多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会变得没有自信,变得自卑怯懦,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


道理都懂,但是真到那个时候你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啊。为什么呢?这就关乎到我们的大脑构造了,我们的大脑分成上脑和下脑,即高级脑和原始脑。


原始脑掌握人的情感、欲望,负责人最原始的反应:受到刺激就直接反击,喜欢的就想要,害怕的就想逃,所有的反应就是“快”,完全不考虑后果。高级脑负责用理智控制人的行为,让人充分地思考、权衡,并做出理性的决定,但因高级脑需要一点时间来做出反应,所以在受到刺激时会被原始脑“捷足先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启动原始脑,一受到了刺激,就快速地反击,做出打骂孩子的行为。其实控制情绪就是控制原始脑的“快”,当情绪要失控时,不要立刻做出反应,而是暂停几秒或数十秒,让高级脑出来工作,做出理智适当的行为。如:


你可以先观察自己在孩子哪方面特别容易生气的,如容易在孩子乱丢玩具方面发火,容易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洒了一地的时候生气,容易在孩子出门公共场合哭闹生气等等。如:


卉姐我就会因为孩子磨蹭拖拉生气。当我家孩子磨蹭拖拉的时候,我就会大声地对孩子说出“快点啊,快点把外套穿上”“穿鞋啊,快点,怎么那么磨蹭啊”等等责骂的话语,有时甚至上前动手扯他。其实这些都是原始脑在起作用,它在控制着我的言行举止。


经过我的可以反复训练之后,在那些责骂的话语浮现在脑海,还没说出来之前,我会去喝一杯水,喝完水之后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回来帮孩子穿衣服穿鞋。我去喝水的这个时间,暂停了原始脑,让高级脑出来工作,从此我再没有因为孩子磨蹭而打骂过孩子。


所以妈妈们在发现自己在哪方面比较容易生气后,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平复自己的心情。比如离开孩子一会,等冷静下来再跟孩子说,或放慢跟孩子说话的语速,或在心里告诉自己“没事,人没事就好,饭洒了没关系”等等方式来安抚自己的情绪,给高级脑出来工作争取多点时间。


通过反复的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在冲动时第一时间避免采取破坏性行为,等你捱过了最开始数秒、十几秒的那股“生气劲”,你也就慢慢冷静下来了。



除了上面那个方法,卉姐再给各位家长推荐两个方法,都是我亲自试验过的,非常有效。



01

DIY减压球



方法说明:


1、准备一支牙膏和至少2只气球。


2、把牙膏挤进气球里面,然后把气球打一个结,一个简单好玩的减压球就制作好啦。其实牙膏是一种非牛顿流体,不同于其他减压球的是,当你生气用力猛抓它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阻抗的力,你就像是碰到坚硬的墙壁一样,但是当你轻轻地抓的话,就会非常柔软,就跟液体一样。这种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特性,会让你的减压效果更好。


3、减压球的大小视个人而定,想要大一点的就放多一点牙膏。为了保证减压球的质量和耐用性可以多套几个气球当做保护套。


4、家长可以把减压球随身放在包里,这占不了很大地方。当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先不要对孩子发火,而是暂时远离孩子,拿出减压球使劲捏就好了,还可以摔在地上,卉姐亲测,效果非常好。


5、减压球除了拿来减压,你还可以跟孩子讲解一下制作的过程和非牛顿流体的原理,让孩子了解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哦。



02

写ABC日记



方法说明:


1、首先制作ABC日记,把ABC日记分为三栏:


A:详细描述一下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注意不要加入评价或感受。

B: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即你对这件事的解释是怎样的。

C:你因为这件事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是什么。


2、把ABC三栏都写出来后,可以对这件事进行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这样下结论,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这种结论不合理,下次我再遇到类似事件,可以从什么角度思考?”从思考中得出对这件事的新的结论。


3、在反复练习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同样的事件会因为解释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这样的练习成了一个惯性思维模式之后,每当情绪要爆发时,你就会很自觉地暂停几秒,慢慢地冷静下来了,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4、每次坚持做这些可能会很难,不用立马要求自己马上做到,只需要专注着每次又进步了多少就好了,比如: 上次生气摔了个玻璃瓶,这次试试只摔一个声音小一点、没那么容易坏的纸巾筒,也许下次就能做到不摔了。翻一下ABC日记,虽然让自己不高兴的事还是不少,但「B」这一栏里,已经渐渐能看到思维角度的转变,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打了之后也后悔、自责,然后哄回孩子,下次还是一样打,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有些父母会情绪失控打孩子是因为本身携带暴力基因;卉姐这样的是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被父母打到大,现在孩子一不听话就想开打;有些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落差,如别人家孩子英语说得很溜,但是自家的孩子连说中文都还磕磕巴巴的,觉得孩子很差劲,于是火气就上来了。


但是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情绪,这并没有错,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做得如何,而是我们愿意去通过这三个方法帮我们改变自己,构建一个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快乐的童年



文章  |  爹妈研究所

编辑  |  爹妈研究所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孩子的自信,“死”在你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失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