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子女这件事

晚上10点多,楼上又传来噼里啪啦的吵闹。这家人爸爸好像永远缺席,一想到一个孤苦的母亲独自抚养幼女。便将心里的冲动压了回去。未曾敲开过701的房门,每每准确的推算出冲突的结局,10点钟的夜晚,钢琴开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伴随着小姑娘声嘶力竭的反抗,早已习以为常。

教育子女这个问题,无解。要么像我这种没结婚没孩子的人才会特别理性的对待这个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不管在医院还是别的公共场合看到袒胸露乳的妇女殷切的喂奶,特别的难为情,或者看到很多晒娃的朋友圈,你家孩子在我看来和别的孩子别无二致,都特别。因为基因加上家庭教养,注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长相到性格。据我观察,母爱可以蒙蔽一切。医院里涟涟哭泣的年轻母亲只是因为孩子发高烧。我感冒发烧先是狂灌白开水,哭个什么劲。柔弱的母亲啊。

要么是已经把孩子送入大学了的人。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为什么四十多岁了还要生二胎,因为第一个已经练废了,再生一个。也有很多夫妻选择在孩子考上大学之后离婚。这个时候仿佛卸下了多年的重担,回归到稳稳的状态,解放双手双脚的干别的事情。

当养育这件事完成的时候,别人发觉你是一个成功或失败的父母的时候,一个昭然若揭的结果呈现出来的时候,和他人一起认同,认领光辉或是暗淡,都不可避免。这部分人是理性的,孩子成长不可逆,长成什么样也无法修改了。

当然我没有资格批判任何一个父母。只是有些时候父母不那么理性。孩子和父母是深深的牵连,一个强势的妈妈会促使孩子察言观色,渴望认可,自信心不那么容易满足,始终会处于一个不饱和的状态。一个睿智的爸爸会是女儿最好的榜样。所以当你关注某个焦点或者可疑之处时,试图从自己身上,教养模式,家庭的行为习惯去剖析,而不是一味的指摘过错纠正过错。

特别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是独立人格形成的时候,急于应用所习得的一些准则。以表现的像一个大人,一个成熟的人,父母的英雄形象就此变得矮小,新的偶像模仿对象树立起来,这是一个树立自我的阶段,但父母无法依靠权威束缚孩子的时候,也会缺失理智。

养孩子,伤心在所难免。长大成人意味着一次次的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是疼痛的。用力过猛的孩子也是急切长大的孩子,父母也不必大动干戈。

养育子女无解!小时候只给爱就好了,大一点给与教育和批评,再大一点制造欢喜和忧愁。只有放任自流很久之后,才会收获传统意义的孝道。爱是不会失传的,为人父母始终是一件幸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子女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