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姐与猫》

第二章 里弄

租界设立后,华洋分居引起了小刀会起义。外国人不情愿地对外接受涌入租界的国人,人多房少,也就随之出现了沙逊洋行、怡和洋行公司经营起房地产行业的局面。为了更民主、自由,弄堂这一建筑群也伴生而出。弄堂是上海的神经系统,脉络分布牵系着一整块群体。

里弄最早是木板屋,立铁式,极简。由于考虑到易燃的危险性,租界当局改为石库门里弄。20世纪初上海老城厢,开始大量建造里弄住宅。比如南市豆市街的绵阳里、敦仁里和吉祥里。当然在沪东一带,还有种平面、单间、高二层的“广式里弄”。

20世纪10年代,上海石库门里弄有了一些变化,规模较之前增大了,平面、结构、样式、形式和装饰都和原有的有所不同。单元占地面积小,平面紧凑,大多为单开间、双开间。砖墙代替了立贴式,典型的有:淮海中路的宝康里、南京东路的大庆里、北京西路的珠联里、云南中路的老会乐里、淮海中路的渔阳里。30年代又出现了新式里弄,多用西方建筑风格。以前封闭的天井变成了开敞或半开敞的绿化庭院,也较之前独立、隐蔽。类似的有凡尔登花园、霞飞坊、静安别墅和涌泉坊等。

早些时间的旧里弄,厨房后窗是一前一后方便扯闲篇的;窗边后门供大小姐背书包读书,与男生约会的;前大门是不常开的,开了就是大事件,专为贵宾走动,贴示婚丧嫁娶通告。弄堂里横七竖八晾衣竹竿的衣物,带有点私情的味道。花盆里栽的凤仙花、宝石花、青葱青蒜;屋顶上空着的鸽笼,碎了和乱了的瓦片;还有那沟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铺的;有的是卵石撑的;房顶的老虎天窗,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做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

弄堂在空间序列上又极具特色,居民空间有序分隔成好几个不同的层次,但又能将这些有机地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中。对外相对封闭,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使整个弄堂成为一个整体。对内,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又能带来一种浓厚的邻里感和社区感。弄堂口是外部进入弄堂内部的门户,常采用过街楼的形式,给人以一种宽敞感。总弄、支弄,一户户错落有致地排布着,弄堂沿街口的笔直、单一,是一种清晰标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上海风情。

里弄的邻里邻居,聚而有地,散而各安,亲切而不带一点厌烦。一楼商铺是人们的茶馆,立于街口相欢交谈。二楼的木窗时有敞开,见不到里人却有阵阵清香飘荡于街上,久久不散。夏天时好乘凉的,一棵棵参天梧桐立于拐角,总有一群大爷大妈靠椅,摇着蒲扇驱蚊生风。这样建筑里的人们感情是深厚的,私密而炙热的社会情结团结一整个群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小姐与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