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看到希望去拼,而是拼了才有希望

《爱拼会赢》电视剧,一句台词“人不是看到希望去拼,而是拼了才有希望。”对我感触太深。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从教46年的亲身经历都无不证明拼才会赢的道理。

      今年是我的母校,也是我曾经在此奉献十六年青春的重庆开州正坝中学遭受“八二”洪灾四十周年纪念,凡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老师和学生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艰难的“拼才会赢”时刻。

      就在今天,老校长张明中发给我他近期完成的“八二正中抗洪回忆录”,并附言撰文的意义:

徐剑:
      今年正坝中学遭受两大洪灾40年之际,我凭着记忆,写了篇回忆文章,或许对当时的见证经历者,或正坝人的后代有所教益?!
      40年了,很多人与事都忘了。当然这不是官方所需,即使有些出入,也无关大局吧?

      我是含着眼泪读完张校长的回忆录的,四十年前正坝中学师生抗洪救灾那难忘的场景,被张校长一幕幕揭开,他以超强的记忆,饱含的深情,精简的文笔,为我们述叙和再现了那段即将被人们遗忘的故事,感人至深,让人无不动情。

      张明中是领导的亲历者,我是一个普通教师的经历者,那年我正师范毕业荣归母校任教,正坝中学也是我曾经十六年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是我人生成长经历最重要的地方。

      正坝中学地处大山区,条件艰苦,但是人才的摇篮,是山里人孩子走出大山的必经之道,有幸的是学校有一批敢吃苦的好领导,有一批勇于奉献的好教师。当年敢于吃苦是我们每一个“正中人”的本份,“不等不靠”是我们“正中人”的德性,“爱拼才会赢”是我们每一个正中人的人生信条。

      今天我想就引用张明中校长的回忆录,为我佐证“拼”与“希望”的哲理是最贴切的了。

      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正坝中学“八年抗洪复校”见证(经历)者张明中,于2022年3月定稿开州城
      大自然的两次报复
    1982年7月16日,正坝中学刚刚暑假的第一天,凌晨一河洪水自上而下偷袭中学。四届师生辛勤砌成的120米长堡坎毁于一旦。
    下操场被乱石沙填平,厕所三脚空虚,成了吊脚楼。工人四合院、厨房、大礼堂、学生土教室宿舍全是洪水、泥沙。
      当晚住在四合院的总务主任(兼出纳)周绪祥、炊事班长高先元、教师周仕烈等,睡梦中仿佛感觉床在摇晃。惊醒后才发现洪水进了屋,桌椅水中飘浮。
        周主任突然想起抽屉里的钱款,飞快从洪水中一张一张捡起。提着钱袋,穿条短内裤,光着上身,一边往外跑一边大喊:“快起床!快跑啊!洪水淹到学校了!”瞬间,在校的领导、教工和没离校的少数学生,惊慌失措跑出来观望,参与抢救公私财物。
      天大亮后,学校逐个通知离校教工全部返校,抗洪复校!
      10天的加班加点劳动,初见成效。厕所的虚穴已补好,四合院、厨房、礼堂、土宿舍、排除污臭和泥沙。
      下届初三正待补习,欣喜之时,老天爷怒气未消,杀个回马枪,又开始第二次恶毒报复:
      7月27日清晨,雷鸣电闪,乌云压顶,倾盆大雨,平地起水5寸。
    8时区公所接到高桥、齐力、紫水电话:“上游洪水巨大,来势凶猛,请作好防洪准备!”
      一会儿区领导、文办干部率先来中学督导。接着区属单位、附近农民涌入校后公路。9时洪水进校齐腰深,区委书记廖百朝、王秉廉校长和我等人,找来绳子,将邮电所寄放在大礼堂,漂浮在洪水中的几十根木电杆,套在窗杆上防水冲走。
      10时洪水越发横冲直撞,我们后退,再后退,最后退到校后公路上。几千双眼睛死死盯住已成海洋的校园。
    轰隆!厕所没了;轰隆!四合院垮了!轰隆!轰隆隆!食堂、大礼堂瞬间被洪水吞噬!
      又见上游冲下的农家房屋、拌桶、床柜、树木在洪水中回旋。
      直至下午1时雨小了,洪水开始消退。3时水退到原堤外,人可进校了。
      眼前的校园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没有了学校的轮廓。唯有方家骥老师设计,学校自己烧的火砖,建成质量过硬的两排教室,后面的教师楼和远离的学生宿舍,孤怜怜挺立着。
      大热天,泥浆污秽,蚊虫死尸,烂瓜坏果,恶臭熏天。张舜主任、温小丰老师合住底楼转角间,泥沙差点封顶。
      陈席珍与徐剑老师合住沟边一室,洪水冲垮室内隔墙,两家四人的物品全埋泥沙中。大自然为何如此凶残报复?
      原来中学地处朱家大院,猴子洞河旁。58年是开县七铁厂的工人医院,后改办成正坝小学。
      1976年小学与中学对换,因地处峡谷,地势扁窄,办中学发展不开。区会同中学盲目而天真决定:向河滩外延20米,用师生的建校劳动,砌一条防洪堤,构建一个下操场。
  于是高、初中77、78、79、80届师生,利用体育课、中午、下午的课外时间,挑沙、搬石块,四人八人用柿尤三副杠,搬运大石头,杭唷杭唷,积极性很高。只请了几个工人砌坎。150米长的堤坎到1980年基本完成,当时师生欣慰自己的劳动成果,眼前呈现一道河堤风景线,校园扩宽不少。可有谁曾想到:好心办了坏事?“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与河争道。”从此埋下安全隐患,加之砌坎基脚没掏到硬底,填缝只用了石灰浆,遇洪水不堪一击,才有了后面的两次报复!
行署领导视察,或迁校或就地发展
      头次7.16洪灾后,县、区、文办来校查看并指示:发动全体教工返校抗洪复校,学校可提供免费简单生活,但无劳动补助。可请几个工匠修补,抓紧分秒,确保初三暑假补习和开学不受影响。第二次7.27百年不遇的洪灾后,地区行署特派徐副女专员,在县府、文教局陪同下,汇同区、文办速来中学视察,现场办公。考虑选址迁校:
      首先相中敦好,但偏而远,不宜;次正坝倒千坪,合适,但严重缺水,放弃;后双岔河矿部,近而平,但无桥隔河,则罢。思来想去,没法。只有就地考虑,最后敲定:
      就地发展。从河滩向内收缩15米,重建一道250米长,全石方水泥混合体,防洪大堤。地区行署立即着手筹措10万元款项,直接下拨正坝中学,专款专用。目前重中之重,发动教职工,以校为家,全力抗洪复校,确保秋季准时开学。
人心齐,泰山移,兑现承诺准时开学
      两次洪灾,打乱了学校全盘正常工作。90%的教工家住农村,家属望穿秋水,指望暑假回家能为承包地、孩子学习、家庭基本建设分点忧。这下可好,全部回校抗洪。舍小家,为大家,个人私事置之度外。张舜、肖进武、陈席珍、陈敏万等晨来夜返,家校两头兼顾。大家天天脚穿统靴,陷在污泥浊水里,挑沙、搬石、收拾破烂,打药消毒。很多人出现水肿、红斑、烂脚丫。但个个身体力行,无酬劳动也不懈怠:张舜、温小丰损失最大,受害最深,天天跟大家水里淌,烈日晒,出满勤;文艺梅、刘敦国夫妇双双投入,刘晕倒坐会儿又继续。文休息间回屋备足茶水,腾出空间,让大家休息;易衍龄双脚静脉曲栓鼓起黑包,忍痛劳动;周绪祥指挥后勤一班人收拾生活区,保障供应的同时,硬是将抢回来的大小纸币,一张张清洗晒干,完璧归校。陈席珍的物理专长派上了用场,组织张舜、温小丰,整个暑假没完没了,为全校重新设计、布局安装电线,为国家省下一大笔钱。徐剑、曾云祥等年轻教工,见困难就上,见脏活就揽,独挡一面;王校长患胃病多年,体虚人瘦,指挥复校马不停蹄。在恶劣环境中老冒胃酸,一次在工地晕倒,吐血一滩。众人劝说下才去医院治疗。刚从开师分来的邓有国、朱宏军义无反顾接受了上岗考试:抗洪复校!
      事多时短,45天的暑假一晃即逝。干群们腰酸腿疼,直不起身子,但换来了可放心使用的师生食堂、厕所、寝室、操场、休闲走廊。
      借屋躲雨的初三补习,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脸上绽放微笑,我们理直气壮向区、县、地区兑现承诺:“可以准时开学啦!”
  修建防洪大堤重中之重
      等了一年半,83年底地区行署的10万元终于下拨到校。此时王秉廉校长带着一身疲惫,胜利离开正坝赴丰乐中学就任校长。
    1984年春季开学,我主持组建了一个“建堤专门班子”:我全面统筹,副校长易衍龄分管建堤,何大林主任工地指挥,陈文均负责施工。选用正中村周光华石匠为承包队包工头。合同签定:建时两年(84-85),建款10万,堤长250米,堤高5米。全石方水泥混合体。开工前签订合同,班子成员与包工头共吃一顿上马饭。中途仅为在工地的3人各买一顶草帽,最后竣工验收,班子成员与区、县、地区领导共赴庆功宴!
      师生们被洪水淹怕了,公私财物损失心疼了。工作之余,每天我必去工地查看几次,反复强调质量!质量!!质量!!!
      那时的钱太难了,一元分作100分使用。处处精打细算,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从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什么叫“专款专用!”
漫长的八年,师生同考,交出满意答卷
        85年底河堤如约竣工,师生们相对有了安全感。但洪水留下的创伤尚未痊愈。校内修补、清理、添制、完善仍在继续,直至89年可算复校如初。
1、84年学校改制。
      普中改为职中,学校、区公所、13万正坝人民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区委书记廖代绪曾在县人代会上提案:“请求恢复正坝中学为普中,方便大区农家子弟读普高。”但为时已晚。为满足全区家长、学生的心愿,我们不得不挂羊头,卖狗肉,职普同办。从此学校多年背上“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骂名。
2、在夹缝中生存发展。
      学校遭洪灾,经费奇缺。县余局几次来校查看,当面承诺,这项给1万,那里补助几千,就是分文不兑现。后县张局不分肥瘦一刀切,干脆来个“鼓励肥上加膘!”弄得我等瘦狗还要剐油。举步维艰,夹缝中发展!
3、职教师资奇缺。
      外面的专业教师分不来,来了的留不住。县局曾经安排内部一个管理者前来作校长,结果也被吓退。好在还有一个正坝本地能人——陈席珍,恢复高考后,首届西师物理系毕业高材生。婉言谢绝留校任教,毅然回正坝作贡献。和另几位专业教师,共同撑起了职教这片天。后来担任校长,更稳住了阵脚,一直良性发展,卓有成效!
4、安全事故阴魂不散。
      学校处拢河边,多处急流险滩。涨水无桥踩水强行过,热天河道成了人们青睐的天然浴池。每年有四个月的中午,老师轮流值班巡河,严防学生私自下河洗澡。午睡期间,校长更是提心吊胆,紧绷安全弦。尽管如此,79-86年先后病死一人,淹死三人。其中刚预选上线的高考生朱宏春,也未能修成正果。特别两次洪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凡遇夜间下大雨,就没睡过踏实觉。我等一手拿电筒,一手拿话筒,半夜三更叫醒一两个教师,前观河水水位高低,后看倒千坪是否垮岩、塌方,溶山。那年雨水太多,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5、学生苦,老师累,校长不好当。
      正坝中学过去只有办普教的师资,设备、底子太薄。而今改办职教,无形中比他校多了一半的压力。对下要面对实际办普高,对上要应付新形势办职高。只好一块牌子,一套班子,兵分两路,职普同抓。每年要接受主管部门职普(初中)两块考核评比。
        我们全靠山区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精神,负重前行。那时学校严重缺编,校长也得担任一门升学主课,其他教师都超负荷工作。有人说我们自讨苦吃,只办职高,上级满意,无升学压力,我们多轻松;有人说我们顺应民心,人民会感谢我们。不管怎么说,我们坚持“职高试着办”,时不时也有1-2个对口升大学;“普高偷着办”,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两年制普高,竟敢和人家三年制普高一同高考。每年还能上2-3个大学生。在同类区中学中,不曾打过“光脚板”。每年还能考上7-8个高初中中专生,18个左右开师生。山区子弟就靠读书改变命运,那些升学挤不过独木桥的,后通过各种渠道考入了党政干部,现在乡镇一级的学生公务员比比皆是。
付出总有回报,历史不会忘记我们
        当年那段历史不堪回首:头天下午刚放假,大部分教工回家,等待大战承包地。当晚遭遇大洪水,次日晨又全部返校,人人投入重体力抗洪。时隔10天,又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接着苦干一个暑假,中间没有停歇,没有分文报酬,没有清凉解暑饮品,只提供了简单伙食,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真的不可思议。这反映了一个时代精神,彰显了教职工内心世界的伟大。学校亦被区、县、地区行署表彰为先进单位!
        那时的辉煌,抵消了曾经的“骂名”。现在静思细想,我们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历史不会忘记曾经的那代人,我永远沉浸在欣慰之中!

正坝中学校园

          张校长感到欣慰,我们也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事在蓬勃发展而且更兴旺发达!

张明中校长近照

                 

正中几位老战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不是看到希望去拼,而是拼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