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背后的人性剖析

总体来说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是比较枯燥的,也许只是觉得价格的游戏不是我现从事的营销工作的核心方向,但作为销售人的直觉告诉我,没有什么理论的运用是一层不变的,我们总要在一些不同的环境下拿出一些恰到好处的理论,才能算出你想要的结果。这种说法好像回到了《未来简史》的进化数据论里了。个人认为数据论还是比较科学的,下面的个人观点也会跟随着这个理论进行论述。

《无价》的内容更像是通过以价格角度为载体,来分析人性,而所谓人性是有

图片发自App

点难以理解的,因为人性不像推论出来道理那样好理解,它像每一条“真理”一样,是需要你去死记硬背那种现象状态,但又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最基本的人性点和自己的感受贴合很近,所以经常会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而被理解,有很多人性的理解又需要我们掌握大量或细致的数据才能被理解,比如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偏爱不同类型的人,不同样式的着装。这些选择都是环境的数据,通过我们每一个个体人自带的运算方法所算出来的结果,这些运算方法我们就称之为人性。很多时候我们通过一些结果反馈出人性是复杂的,其实应该是我们所处和经历的环境不同,输入的数据不同,输出的结果自然就不同,当然这个中间过程的人性运算公式,我们也不能全然尽知和一概而论,受大的时代区域环境,如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的影响也会不尽相同。当环境输入我们的数据是差不多或相同的时候,而我们拥有同样的一套运算模式时,我们就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对于同一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些是非常容易雷同的,于是就有了《无价》这本书里的为什么这些数字和安排能够利用人性的特点来诱导我们做出商家想要的选择,也就商家常研究的客户的价格心理。比如客户购买商品的规避极端原则:最贵的不买,最便宜的也不愿意买,选择会更偏向于中庸。所以就会出现在800元的商品旁边放置1200元的同类产品,最终的导向就是800元的商品。而中庸之道就是大部分的人性写照,这就是在当下环境里的运算规律,是特性,而不是推理。文中埃姆斯.特沃斯基的一个理论:与其说我们挑选的是选项本身,倒不如说我们挑选的是选项的说法。也就是说法的不同会引导了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也可以认为是数字在公式里的位置调整一下,得出的结果自然就不一样。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样的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无价》这本书分析了很多关于价格心理的奥秘,确实还没有来得及细致的体会,但即便认清了这些价格心理陷阱,也不代表我们能够完全从陷阱里跳出来,我们可以理解遵循人性,但不代表可以控制人性。就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老板都会意识到亲友的任职会阻碍公司的良性发展,但真要面对裁撤的时候也是非常艰难的痛苦抉择,人性如此,而即便这一步走出来了也并不代表就是战胜了人性,只是被另外一种蕴含了很久的人性力量给侵蚀,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新的人性力量的激发,看似是被自己主导的,其实也是前期一系列环境数据输入后导出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价》背后的人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