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

对于“美”的定义与认知,我最初是从镜像里感知到的。那时我常常站在一方能容得下我整个身体的镜子前,细细的打量并评价着自己:倘要唇再薄些弧度再上扬一些、脸颊需再小些才好看呢,然,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是:我的眼睑倘若不那么厚实、眼角不那么小便好了。想到这里,我常常心下一沉,头一低,失了自我评价的兴致,尔后,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副我和她生着一样相貌的母亲,她秀发浓密而长,肤色白皙……同样的,她也有着一双厚实的眼睑。也正是这双眼睛,让我与当时识得的“美”分道扬镳。由此,我常常用着幽怨的目光盯着母亲的眼睛看的出神,然而,我实在找不出任何美感,反倒从母亲的眼睛里看到了由母亲的经历所产生的距离感,这距离好似被雾霭包裹着,朦胧或者真实、迷茫或者刚毅;

自此,对于“美”我不再过分强调她的表象,而是更专注于她的本质。对于母亲的眼睛我不也再执拗于她生的如何,而更注重于她所隐藏着的故事。倘要通过母亲的眼睛讲述母亲的故事,我知道的远远不及二分之一,而我,也只能用我仅仅知道的、了解的去认识、理解母亲;

自九九年八月初四起,这双眼睛就开始追随我至今。然而,那双眼睛最具有杀气的时候,占据了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那是,因为没有工作母亲打理着家里的大小事宜。她常常搭着眼睑,即便如此也不能隐去母亲眼睛里的严肃或者幽怨,神情里也慢慢是愁苦。这是我最初的印记,也是我如今忆起的模样。整个孩童时期,我不曾有过孩子们该有的欢愉,我更是不曾在母亲怀里撒过娇或者亲呢的对母亲说“我爱您”之类的话,甚至看到喜爱的娃娃也不曾吵闹着母亲要买。我以为所有的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也大抵如此。

后来直到我稍大一些时,见到了邻家姐姐撒娇向母亲讨要娃娃成功后的开心,以及母亲宠溺的眼神。还见到了隔壁家弟弟向母亲撒娇求得捉迷藏玩儿后的喜悦。我方才意识到我与母亲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微妙关系直到我真正成人以后才调解。然而,在当时又因我有着姊姊们,是家里的大姐姐,因此我们姊妹之间倘要发生了矛盾,母亲教育的对象常常是我,但是母亲从不爆粗口,只是把语调提高到了八分贝,尔后,还会有一道犀利的目光扫向我并且长久的盯着我,我不曾看向母亲的眼睛,当然,也不敢看。这时,母亲总是执拗的认为“我是姐姐,理当让着弟弟妹妹们”,这于我而言,是满腹的委屈,母亲怕是忘了,我也只是个孩子。然在母亲的思维里或者教育里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再后来入了学,母亲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姊妹身上,因此,更是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了教育我们姊妹三人的身上。母亲虽有些书墨,但终不懂教育。因而我常常被母亲逼迫着写作业到很晚,又常常很早被母亲喊起晨读,母亲懂的知识的重要性,但母亲一定没有意识到我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对母亲的教育方式感到厌倦。直到我十岁那年初次接触英语时,才真正对母亲的教育感到失望至极。那是第一次英语模拟,因为分数不足满分的三分之一,我悄悄的把这次成绩瞒了下来,可在一次清扫房间时,我的那份成绩单终究被母亲发现了,母亲把我叫到跟前,重新理好成绩单,嘴角也有些抽搐,眼睛里是满满的失望,到底只说了些使我感到气馁的话,平静的语调中尽是失望。自次,我的英语也从此一塌糊涂。

今天,我不是要诉说母亲的不是,也不是要埋怨母亲的教育。而是当我真正的长大后才切身能体会到母亲这四十多年历程的艰辛。在我以前的许多年,我不讨论母亲的经历。我只且说说我同母亲一起经历的,前些年,母亲的感情出现重创,父亲的不负责任、游手好闲使他离开家将近八年,八年以来没有丝毫音信,整个家庭的打理以及我们姊妹的生活起居全靠了母亲一个人。我无法理解母亲那近八年的时间是如何熬过来的,只知道,母亲的眼睛逐渐的被一层厚厚的不被人理解的雾霭包裹,失了往日的杀气,变得朦胧、迷茫。对于母亲,我不敢用感同身受来表示理解,我也不够资格用感同身受表示理解。

后来,又传言说父亲觅了良缘,还有些不堪入耳的话。这话传到母亲的耳朵里,母亲不为此所动,神情平静的不起一点波澜,后来又用及其平和的语气告诉我们说“你们,要好好上学”,我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目光是那么的和蔼亲切。现在想来,我到底不知道母亲需要有多大的韧力才能挺过那段煎熬的时光。

  前年和母亲聊天,又谈到了母亲的过往。我得知:母亲自步入婚姻以来就不曾有过幸福的日子,矛盾的焦点不是起源于公婆,就是起源于父亲,要么,还起源于我们姊妹三人的矛盾。然而,无论是何种矛盾、何种艰辛母亲都能把我们照顾的周到。母亲没有教育家的本领和经验,可她对明日的期许绝不比今日低,这对我的影响够我终身受用。

如今我距母亲六百多公里,隔着山隔着河;再忆起母亲的音容,还是那厚唇、白皙的肤色、厚实的眼睑;依旧没有“美”,可是那眼睛里的独特的美,只有我懂。

你可能感兴趣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