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心理题材的书籍、话题、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人,会觉得人为什么就那么脆弱,怎么心里突然间就病了呢?
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人,依旧会觉得,哪有那么夸张,这种小问题完全不成问题。这种情况,大概就像《三号心理咨询室》这本书中那个小小年纪就有反社会人格的男孩,他的父母意识到问题,而他的奶奶直到在他床底下看到他收集的很多反社会案例的简报,依旧觉得无法置信。
而不管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看待今天这个社会留给我们的课题,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直接地来到你的视野。
《三号心理咨询室》作者荷小姐,她通过一个温暖而冷峻的故事,讲述了这间三号心理咨询室前后三任主人的故事,这其中剪不断的爱恨情仇,两代人的悲欢离合,执着而扭曲的感情,复杂而美好的人性,让人很容易身陷其中。
因为这个故事里,或许有你的影子,我的影子,他的影子。书中容括了大量心理摄写与精神分析的内容,用小说的形式,作者都对他们进行解体、剥离、重塑、凝聚,回到本我。
当人性中的点点滴滴以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你是否有直面真实的勇气呢?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藏有秘密,当秘密的重量不断加大,你又是否有承接他们的勇气?
哪怕是心理咨询师,懂得如何应对我们心理产生的各种变化,当问题来到自己身上,是否也能全身而退?
01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事的开始是三号心理咨询室第三任主人上任的时候,当一名助理咨询师有一天可以自己独当一面成为咨询师时,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但是不是,第二任咨询师的离开,恰恰是被第三任咨询师挤走的,通过一个计谋和算计。当我们跟着故事继续走,原来这场算计不是因为竞争,不是因为仇恨,而只是因为那个人爱的人不是你。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在乎的那个人的唯一,但是在错位的时空里,在那段和你不曾相逢的岁月里,永远是另一个人陪着他走完人生的某一个阶段。
所谓心理的种种疾病,不过是变异的爱和扭曲的恐惧。
爱原本是一种很美好的感情,但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后来变了味。
恐惧原本就让人觉得害怕,但是扭曲的恐惧会让人为了不恐惧而不停地伤害。
这样的故事,不仅书中的魏铭洋有,柳映江有,他们的父母有,同事也有,而我们也有。
柳映江作为这间三号心理咨询室的第一任主人,她的消失其实也是因为对生命失去了期待。她是智者,也是一名很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她的信仰之下,在她自己的事情面前,她曾经是抽离出来作为第三者去面对,她可以处理得很好。
但是,当她也遇到了那个让她产生期待和依赖的人,她一直在这两种身份间游离,保持理性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而有的时候,人生难得非常理性。
当我们没法用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很多问题时,当我们不得不通过掩饰来保护自我,当我们眼睁睁地失去之后发现当初我们再努力一点,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我们的内心就开始不平衡了。人啊,最大的敌人始终是自己。
所以,时刻让自己忠于自己,让自己能够保持真实的状态,是一件值得我们去努力的事情。
02 蒙娜丽莎的法则——不要细看
书中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所谓的心理疾病,不过是人类骨子里阴暗可怕的一面浮到表面上,他们掺杂在其他自然人性里,蛰伏在正常的欲望、情感、智慧和合理需求之下,被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辞修饰掩盖,有勇气直面黑暗部分的人,才懂得如何驾驭它。
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只能任由人性中黑暗部分恣意生长,却很少有人能驾驭它。
我们大部分是普通人,没能一生出来就能够掌握直面黑暗的能力。所以,我们又该如何呢?
在这里讲一个法则——蒙娜丽莎法则,不要细看。什么意思呢?我们欣赏油画,远远地看,是一幅好看的画作,当你走近画作,你却发现,原来,这幅很好看的画作,不过是水彩在纸上肆意地搭配。画作的表面还凹凸不平,看着一点都不美。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得有不要细究的心态。就像一代咨询师柳映江,她的才华、她的智慧,带给他事业上的骄傲。当她遇到那个让他想产生依赖的人时,当她知道在她之前,对方还有一个未婚妻时,她更想知道的是,自己和对方的未婚妻,谁在他的内心分量重。
她也知道对方有抑郁的倾向,所以她更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深究,让他产生抑郁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深爱一个人,不能接受对方的离开。在催眠以及心理师的各种试探中,柳映江又为了保存一份自尊,自己选择退出两个人的关系,并且保持着距离。
两个人最终是以一种安全的关系相处的,只是故事直到对方为了救她而死之后,秘密被揭开的时候,其实这样错误结局居然是从柳映江不敢听被催眠者后面的讲述。所以失了心理咨询的准确性。
03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也因为从那时开始收集到的这份不算准确的结果,故事开始变了。一个人成了另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再随便提起的人,另一个人却因为对方的态度也采取安全的相处方式。
知道其中一个人先行离开,原来真相并非如此。
但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所以,咨询师也对生命失去了期待,因为她的一生就是被自己的专业所理解错了。
包括第二任心理咨询师也是如此,当他小时候面临母亲去世而失语的时候,在咨询师进行沟通的时候,他看到咨询师拿着皮鞭打他的舅舅,他反而开心地笑了。
因为,在咨询师身上,他看到了他的母亲,常年受到父亲的暴力却从来不敢还手,直到最后失去生命。他和母亲,一直都是弱者,一直都被父亲暴打,一直都不敢还手。原本处于弱势的人,当心理的创伤大到受不了的时候,他封闭了自我。
有对母亲懦弱的责备,也有对自己弱小的责备。知道象征着女性的咨询师拿起皮鞭想要打他的舅舅,她的眼里看到不是亲情,而是看到了母亲终于反击了。
当他的创伤源头被重视,当他的创伤被疗愈,他才慢慢地走出来。原来,他也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尼采在他的著作《善恶的彼岸》中说到:“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所以,这世上的善与恶,其实都是一念之间,一念之差。
好在,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那些凝视深渊过久的人,最终都可以离开深渊,不再与深渊对视。
只是,这样的好结局,期待所有的人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