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读书小结

4月同样也很忙,因为一直要忙反欺凌周的相关事宜,每一天都像陀螺。可是,谁能想到,我竟然会骨折呢?说实话,我骨折的头一周,心理失调了,我对医生开玩笑说,一个从事心理工作的人自己心理出问题了。我无法接受突然被迫打乱的生活节奏和失去行动自由的痛苦。可如果不是骨折,我可能永远不会有动力动笔。忙碌究竟是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还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之前的忙碌确实都是高效有价值的吗?还是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停下来? 人的稀缺性应该在于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架构,让自己成为低替代率的社会产品。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看来,读书有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的容器,读书很多,照单全收;二是知识的加工厂,在量的基础上开始筛选和整合;三是知识的创造者,这个阶段属于华生发现了盲点,并对该“盲点”提出自己的研究和设想。检验人读书的层次,关键在于合上书后可以输出的质量。

(1)是我把你弄哭了吗? -【美】布鲁克·巴克

(2)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 埃伦·亨德里克森(Ellen Hendriksen)

(3)假性亲密关系 - 史秀雄

(4)专家之死 - 【美】汤姆·尼克尔斯

(5)当然问鹦鹉才清楚最诚实的鹦鹉行为百科【日】几崎哲也

(6)你好,小孩 - 李小萌

(7)不妥协的谈判:哈佛大学的经典谈判心理课 - 【美】丹尼尔·夏皮罗

(8)张爱玲传 - 刘川鄂

(9)第一次养鹦鹉就恋爱了 - Birdstory

(10)你的顾客需要一个好故事 - 【意】皮耶尔乔治·奥迪佛雷迪

(11)培根随笔集 - 【英】Francis Bacon

我一直想做的是主题式阅读,但是阅读也是会有审美疲劳的,读了一本就想下一本换个口味,所以我的做法是同时开两到三本书,每天都换着读一读,享受读书的愉悦。读书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务。读书中最惊喜的莫过于读到一句时脑海里会自然浮现出读过的另一本书中相关的内容。我以前很羡慕那些书上可以写满自己评论的人,觉得自己无物可写,而在这一段时间的阅读中,我发现写标注已经开始变得顺其自然,所以能写出标注的要义在于有意注意的输入要多才有可能有输出。做个有心人,尝试着让自己思考相关的内容,阅读应该在有量的基础上关注质的输入,而写作正是不错的检验输出的方式。

感谢生活中所有的意外,正是这些意外,才让生活独一无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4月读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