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队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调研疫情后的互联网行业。昨天有幸联系到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人事部门主管,跟一名队员一起访谈了半个多小时。
可以说,有些信息都能刷新我的认知。
今天聊一个点。
我们问到了筛选简历、选人用人、考核晋升的标准。主管先是提到更青睐在校专业成绩好的应届生,聊到或许不会那么看重学历和学校层次,但学习好真的能吸引HR,又聊到一名在公司表现十分突出的校友是如何通过超强的学习能力在实习期就拿到集团公司的最佳新人奖。
我不由得问了一句,“是不是说,在选人用人时,学习能力是非常看重的核心能力?” “对!” 主管回答我的时候,非常的坚定。
随后,主管对此作出了解释:计算机、互联网行业发展实在太迅速,几年前的知识早已经更新迭代,不会学习的人,在公司很难发展好。那位能快速脱颖而出的校友,其实大学的成绩单并没有很突出,但是实习期间他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成果都很突出,才使得他能在两百多名新人中快速被发现,拿到难得的“最佳新人奖”。
部分在校生对学习成绩有些不屑一顾,忙着去增加社团、学生干部、实习、实践经历,但是无论经历和经验多丰富,企业还是会从多种经历中辨别学习能力的强弱。课内课外,都是学习,有的只是增加了经历,但学到什么,学到多少,值得思考。有些“大厂”之所以看重学历、看重学校层次,多是认为这样的学校中学习能力强的概率更高。
学习能力要强,这是大学生需要认真琢磨的问题。个人来看,在大学里,学习的内涵很是丰富。
大学里学什么?最基础是学知识。专业课上学专业知识、通识课上打开眼界、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这是最擅长、最习惯学习的一类知识,前面十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嘛。理解、记忆、练习,这就是知识的主要学习方法。大学生的学习,这些是基础,但远不是全部。
大学里还学什么?第二层是学系统思维。很多人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不想好好学;也有人说,知识更新那么快,学的这些知识可能到毕业就过时了。只盯着知识本身来学习,倒不如“度娘”呢。专业学习是系统性的,高校开设的某个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往往包括50门甚至更多课程,多是从简单的学科基础课到较为精深的专业课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是学科基础,C++语言(正式的课程名称是《高级语言程序》,来计算机学院工作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叫法),更专业一点的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web前端开发》等……
一个完整的专业设置就像一棵大树,基础课是树根,核心课是树干,专业方向课是不同的枝丫和树叶,几十门专业课程就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本科专业。学成之后再回顾,能把整个专业的各门课程串联起来,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结构也能在脑中形成,这个时候,知识才形成了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系统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在培养一个人的系统性思维。毕业时 不一定牢牢记得每个知识点,但是知道出自这个系统的哪个部分,前后知识体系有哪些,知道怎么能快速提取和回顾这部分知识,也算是把整个专业的框架脉络装进了脑子里。
大学里还能学到更多吗?当然有,第三层,就是把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内化,打造自己的“算法”,轻松输出,运用和创造。那个打败世界围棋高手的机器人Alpha Go,就是输入了无数场棋局数据,经过海量数据分析之后对战围棋高手,因而能够取胜。大量数据输入,能让机器人的输出如此有效,何况具有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呢。所以有人说,拥有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有力量。前文主管提到的那位突出的校友,也是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后马上应用到工作中,有了工作产出和成绩,才能受人青睐。
学习能力又该怎么提升呢?
不用说,都知道,首先要主动。不过这个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学,二是主动发现要学什么。第一点固然重要,第二点才更动人。能主动发现要学的知识和技能,一定是满怀热情和积极动力的,自然会触发主动学习的行为。假如职场小白被安排跟组,负责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一个小部分,小白对需要用到的软件和语言一知半解,这时候能意识到需要马上恶补语言知识和软件操作的小白,就是具备主动发现学习目标的。可以想见,这位小白为了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会有多认真努力的学习相关知识。
哦,顺便提一句。现在很多同学做不到主动学,这样看来,说不定不是自律不够,只是没找到迫切要学的是什么而已。如果确定以后要做个web后端设计师,又设法知道了这个工作要用什么知识、技能,或许,主动学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这是另一个话题,换个场可以继续说)
除了主动,还要有敏锐度。别以为只有知识才要学,知识以外的技能更要细心观察、用心琢磨、耐心锻炼才能习得。今天跟一位实践团队的负责人聊了很久,关于团队管理、跟队员们的沟通方式等。这位负责人后来感慨:我知道最近有些事情做的不够好,我也在思考和琢磨怎么才能做的更好,这都是学习和收获。喏,沟通、协调、管理,这些能力,可不是在课堂上能讲的清楚学的会的,需要在自己亲身参与不同工作、不同体验中观察体会和练习得来的。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大学里见的人、经的事会比中小学阶段复杂丰富些,这些都是能力提升、学会为人处事、培养个人品质的好机会,但前提是,能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学习机会,仔细体悟,才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