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那个已经迟迟迟迟到的孩子仍是气定神闲

害怕着,害怕着,冬天来了,迟到的学生多了。最后一声铃响像发令枪发出的样子,学生们急匆匆迈开了腿。

书本拿出来了,书声响起来了,整栋教学楼朝气蓬勃起来了。

教室里有那么一两个座位却在空着,空荡荡的桌凳,在朗朗的书声里静默着。

老师的目光,一次次地朝向教室门口望去,又一次次地看向那空荡荡的座位。在教室门和那张空桌凳之间,老师用目光斜织了一张密密的网。

老师的心,却一直这么空空荡荡地悬着。

这个时候,校门口总会有那么一拨人,铃声充耳不闻,身旁奔跑的同学视而不见,闲庭信步,气定神闲。

有一个悖论被称之为学生世界里的第一

你为什么上课迟到?”

“因为刚刚来的路上……”

“还找理由!迟到就是迟到!”

“你为什么上课迟到?”

“没原因,就是迟了。”

“老师问你原因,你这是什么态度?明天喊家长过来一趟!

是的,你永远都不知道老师是要你解释还是不要你解释,似乎这迟到的短短一两分钟,却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是的,貌似一两分钟,却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迟到,是学习懈怠的缩影

不要再说读书无用,每一个学校的门口,早上都被学生和家长堵成一锅粥。

有的孩子,为梦想奔跑;有的孩子,被家长驱赶。

为梦想奔跑的孩子,即便偶尔晚起,也不会迟到太长时间;

被家长驱赶的孩子,就算是家长送到校门口,他未必就会早早入班。

背负梦想的人,却能负重前行;

丢掉了奋斗目标,腿脚却失去了行走的力量。

有些孩子迟到的蹒跚步履里,是对学习的懈怠的,方向的迷失。

不是不能按点到,早点到,有些孩子是压根儿就不想到!

迟到,是学习厌倦的代名词

说起学生迟到,家长大倒苦水。

“喊不起来啊!喊一遍不行,喊两遍不行,天一冷怎么吼都不行……

为什么当父母的没人喊却能早早起床?

要是有人侍候吃侍候喝,不用上班还有大把钞票随便花,起床不起床无所谓。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不可能,起床要挣生活,要送孩子上学,不能让孩子再过上自己这样苦逼的生活。

父母能按时起床,那是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主动起床的孩子,都不是被闹铃叫醒的,

及时起床的孩子,无不是被自己的梦想唤醒。

被窝是温暖的,屋外是寒冷的;家里是舒适的,学校是吃苦的。

有些孩子迟到的沉重步伐里,是对学习的厌倦,是对责任的逃避。

迟到,是不良习惯的见证

头天作业完成后撒手不管,早上收拾起来一片凌乱。

父母这边喊着赶紧吃饭,那边还在到处寻找书本却是寻隐者不见。

到了好不容易出门,却又发现笔袋没带,水杯落下……

有些迟到的孩子那满不在乎的表情里,是无序的个人生活和学习习惯的见证。

甚至,迟到会被极个别孩子看作是特立独行的一种表达,

在一片书声中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毕竟可以迎来无数的目光。

迟到,还有可能是对班级规则的试探,试探一下迟到了老师能拿他怎么样,

从此在班里就可以无视规章制度,纪律要求。

怎么才能不迟到呢?

鲁迅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以至于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去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鲁迅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鲁迅先生的这个“早”字,曾经激励过无数人。

即使生活繁琐功课繁重,只要明白责任在肩,身影总能在繁杂的间隙里穿行。

即使身陷泥淖,只要不忘星空,脚步仍然能追得上时钟的步伐。

一年前,我一直住在距离学校六七公里的地方,每天开车到学校。为了早读不迟到,我都会赶在学生前面到校。学生到校那会儿,门口的汽车别想挪动一步。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是前几个到校的老师之一。

今年我搬到了离学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居住。自然不用开车,也不用担心堵车。当初就是为了每天早上不那么早那么急地按时到达学校。

可至今鲜有以往那么早地到校过。因为总想着这么近,步行也要不了十分钟吧?

自信地晚起那么一会儿,然后就再也没能早到过。

在被堵得水泄不通的铁匣和人流中,我发现决定我到校时间早晚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我起床的早晚。

晚起几分钟的人总是会被早起的堵哭在路上。

人生的起点我们无法把握,

每天的起点我们可以自己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你看,那个已经迟迟迟迟到的孩子仍是气定神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