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不就是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吗

《放牛班的春天》译成《Les Choristes》(英译The Chorus)

评分:9.9

马修在指挥孩子们的合唱-哈默的“黑夜”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良师”。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拥良伴,影片就是其中一幸。

有一句话说“经师易获,人师难得”,教书的老师很多,但育人的老师却很稀少。确实如此,从我亲生经历来看,我遇到的所有老师里面,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两位,但还是很遗憾的说,她们还不是“良师”。

在影片中,不同于学校冷冰冰的“行动-反应”(犯错立马惩罚)的规则,在这里的惩罚就意味着体罚,责骂,关禁闭6个小时(甚至更长),禁止娱乐活动,打扫卫生15天(甚至更长),罚抄一百遍...马修始终用他的爱在感化着孩子们,而这正是他成为“良师”的原因。

首先,在马桑大叔被袭击受伤一事中,马修罚而有道,惩罚孩子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来弥补错误,与学校被关禁闭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后面马桑大叔病情恶化被送往医院,孩子担心害怕“他会死吗”,马修没有责骂反安慰孩子“不,他们会医好他”,让孩子从内心里认识到了错误,以此马修还特别请示校长让他来惩罚犯错的孩子(而学校会采取行动-反应规则)。

然后,面对严重的“问题”孩子,马修不罚反育:①乐格克是一个,马修第一次进教室时,由公文包引起的喧闹引来了校长,面对校长的质问“他干了什么”,马修选择了包容站在他身旁的乐格克“没什么,校长先生”,而这个孩子随时可能被罚关禁闭;第二次包容是有乐格克之内的三个孩子偷翻公文包,在厕所面对体育老师的询问“有什么问题吗,马修”,马修还是包容了他们“不,没什么”,而体育老师这一问如果回答了“有”,孩子们无疑会遭遇可怕的惩罚。这两次的包容是马修感觉到了学校惩罚的可怕,同时也让孩子们觉得“他人不坏”②莫杭治也是其中一个(离职的哈让老师已经提醒马修要提防他)而马修却大胆让他帮助监管课堂秩序,他没有“提防”他,他反而是重视孩子并让他帮忙做事。莫杭治在黑板上画马修的搞笑画像,马修却说“不错,但我能画得更好”,并画了莫杭治的侧面像还加上了一个大红鼻子来回应孩子的行为,然后直接就让孩子回了座位,没有多余的惩罚和责骂③郭邦也在其中,孩子们在宿舍不睡觉唱歌,马修虽然指出了郭邦(唱歌孩子)的错误“有,你在唱歌,而且还走音”,反而教郭邦唱歌。

还有,面对一群“问题”孩子,马修却能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可以合唱“这个小事件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他们虽然唱的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爱唱,我甚至发现他们中有几个嗓音不错,是否真拿这些孩子没办法了呢”;发现“劣迹斑斑”的孟丹是班里唯一的男中音,即使孟丹唱不合宜的歌,马修还是从歌里发现他男中音的潜质甚至还鼓励他“还不错,还需要努力”;发现莫杭治有一副好嗓音,说服孩子妈妈把孩子送去“里昂音乐学院”然后成就孩子自己的事业。

最后,马修面对每个孩子的“梦想”,不嘲反守,在马修眼里“所有人梦想从事的职业都美好极了”—“消防员,牛仔,训虎员,亡命徒,间谍,拿破仑的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马修还发现“没有一个愿成为学监(老师)”。

影片里面还有很多细点,比如面对孩子的对于包里乐谱的问题,马修没有敷衍,反而诚心相告“关于这点会有下文”。在合唱时没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即使佩皮诺不会唱歌,但可以做小助手;即使郭邦唱歌不着调,但可以做乐谱架。

有此“良师”,人生之大幸啊。


附上一个博主“AndreaAndJayden"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我觉得这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人,你也可以这样与自己相处,照顾自己的情绪,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花时间做自己,不要期待自己是完美的,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失败和犯错,对自己的做错的事能对事不对己。

1.不要无视孩子的情绪,倾听询问并关心孩子的感受。

2.花时间陪伴孩子,成年以后孩子很少记得父母买的昂贵玩具,但记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刻,玩的开心,尽情欢笑,开放的性格。

3.不要期待你的孩子是完美的,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完美的,是来学习,探索和快乐成长的。

4.不要太过于保护孩子,而不让他们经历任何失望。现实真实的世界是你会时不时的感到失望,但这也会让人变得更强大、更有意志力。

5.注意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无论是夸奖还是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不就是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