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皇帝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第7条: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意思是: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不认识字,叫人给他念《汉书》,听到郦食其劝刘邦重新扶立六国的后代,刻王侯印玺,授予爵位时,大惊道:“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最终怎么能得到天下呢?”后来听到留侯张良劝阻刘邦时,便说:“幸亏有这个人!”

我们一提到皇帝的穷苦出身,就会想到刘邦、朱元璋,一个是亭长,一个是乞丐。但其实还有比他俩出身更差的皇帝,就是奴隶出身的石勒。他用了30年,完成了从奴隶到皇帝的人生逆袭。

他虽然没读过书,但见识眼界一点不比读书人差。因为他读的是社会这本书,从社会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形形色色的人,稀奇古怪的事都见识经历过。

另外,他曾当过前赵开国皇帝刘渊的手下,从这位一代枭雄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

作为开国皇帝,最重要的是要有判断力。手下虽有一帮文人参谋出主意,但最后拍板的还得是自己。

如果凡是都听参谋的意见,那只会说明参谋的能力比你强,完全可以取代你。你的一个错误判断,完全可能让大家全部报销。

朱元璋拿下南京后,有两个对手,一是江浙的张士诚,另一个是盘踞在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先收拾哪个,后收拾哪个,这是个问题。

手下参谋都建议先收拾张士诚,因为他的实力弱一些,先捡软柿子捏。而朱元璋却力排众议,说先收拾陈友谅。这就是朱元璋的过人之处,不盲从,不从众,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还是正确的。

他说,如果我们去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出兵帮忙,到时候我们两面受敌,对我们不利;而我们去打陈友谅,张士诚肯定不会出兵。因为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精打细算,小富即安;而陈友谅则比较狂妄,心狠手辣,我们去打张士诚,他肯定会去帮忙。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鄱阳湖一战消灭陈友谅,而后收拾张士诚,顺利平定南方国土。

石勒一路打打杀杀,拼得一片天下。作为羯族皇帝,没有一点民族歧视,重用汉人。虽然不识字,但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充电,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可惜,在选择接班人时不够慎重,造成后来的石虎篡位,不久后赵就灭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奴隶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