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

第一次看见出租车的时候大概是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正值八十年代早期,我所在的城市是当时国内最早对外开放的几个城市之一,每天都能看到新奇的事物,像什么蛤蟆镜、喇叭裤、双卡收录机什么的,当然还有出租车。

那时候的出租车几乎都是红色的,车顶上有个小牌子,那时候的汽车本来就不多,这种红色的小轿车就显得格外醒目。起初我们并不叫这种车子“出租车”,我们称呼它为“的士”,那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只是觉得它本来就应该这么被称呼,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音译过来的词。

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是在路上不时见到这种“的士”,路旁的人只要冲它招招手,“的士”就停下来,路旁的人先要探个脑袋进去和司机说几句话,有时候还比划一下手指,随后开门上车,一溜烟的开走了。

听家里人说坐“的士”是很贵的,所以我自然就觉得坐“的士”的人和开“的士”的人都是有钱人。我们那时候出行基本都是坐在爸爸的二十八寸凤凰的前杠上,妈妈一般坐后座,再大一些,前杠就坐不了了,换我坐后座了,妈妈则另骑一辆女式的小单车。

第一次坐“的士”是跟我的小姨一起外出,去干什么已经不记得了,那时候小姨还在和姨父谈恋爱,突然觉得小姨原来是个“有钱人”。后来才知道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很喜欢新生事物,都愿意去体验一下,哪怕是搭上小半个月的工资也在所不惜。第一次坐进“的士”既新鲜也兴奋,之后几个星期都还在和同学炫耀这件事情。

车里的沙发是皮面的,皮面的沙发我只在一个同学家里见过,听他说,他的爸爸是单位里的头儿。车里面还有录音机,放着磁带里的歌曲,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歌,只是觉得很新潮,车门的玻璃有一个把手,摇动起来玻璃就能关上或是打开,我居然觉得挺好玩。

哦,对了,那时候我才知道了,原来招手叫停了“的士”之后探头是去告诉司机目的地兼谈好车费,一般都会还在司机开价后砍上一刀。

多年之后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小汽车,新车到手难免兴奋,总想把着方向盘过过瘾,虽然几年前我就已经拿到了驾照。为了过瘾,更是为了熟悉路况,我注册了“滴滴司机”,我心想这样我既能过瘾,又可以不花油钱,搞不好还能小赚一点。

下班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滴滴司机”的APP,我完全没料到第一单订单那么快就跳出来了,显得有点手忙脚乱。

我干紧开车来到APP地图上的指定地点,模仿着拨通了乘客的电话:“喂,您好!我是‘滴滴车’司机,我已经到了指定位置,我正在路边等您。”

电话那边传出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哦,我看到你了,我正在过马路,请稍等。”

这是我的第一个乘客,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白领少妇。一路上她没有再说话,只是在下车后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啊,师傅。”

我也礼貌的回了一句:“不客气,请慢走。”

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出我其实是一个新手?我强装镇定,试图表现出游刃有余的样子是不是让她觉得很滑稽?她会不会在APP上给我一个差评?突然我又觉得这个工作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下一个乘客会是谁,是男还是女?

手机上显示我收到了18.5元车费,其中包括还要被平台抽走的25%“服务费”,还有我不能立即提现,必须要等到下个星期四才能统一结算。尽管如此,盯着手机屏幕,我还是兴奋了好一阵,还把截图发给妻子企图邀功。

“叮咚”,派发订单的提示音把我拉回现实,第二单生意来了,接着是第三单、第四单……等送走了最后一名乘客,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肚子咕咕的叫起来,原来下班后胡乱吃的两个菠萝包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了。

“该收工了。”我关上了APP。

回到家里,妻子已经睡了,客厅的灯还亮着,餐桌上的饭菜用一个网罩盖着。

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罐啤酒猛灌了一口,然后走到阳台点上一根烟,看着手机上赚到的这一百多块钱,我想了很多。

我想要是每天下班赚外快,一天一百多,那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笔可观的零花钱哦。

转念又想假如每天要开车到晚上11点才能回家,那愉快的宵夜时光就从此离我而去了。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没地方上厕所,憋尿这件事确实是很能考验人的意志力。还有,不能回家和家人一同享受热汽腾腾的可口饭菜是最不能原谅的。

这是一段精彩的角色扮演游戏,虽然体验感十足,但这只是另一个更大的游戏剧情里其中的一个支线剧情,我还是尽快回归到主线剧情里来吧。

此后,每次我再坐上“的士”的时候,这段做“的士佬”的记忆就会浮现在我眼前,下车后也从不忘记给司机一个“五星好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