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教育之读《思考比知道更重要》有感

      刚刚读了一篇文章,《思考比知道重要》,现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们。在分享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个主观的表达,也许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批判性的吸纳。

      在我看来,思考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过程,而知道呈现的是一种获得性的结果。

      思考需要自觉的、积极的、综合性的整合已有的经验和现实的信息,努力提取有价值的部分而作为完成认知的依据,从而指导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例如幼儿园的实践活动“认识蔬菜”,我们活动的显性目标可能是让孩子认识几种蔬菜,获得所谓的“知识”,而我们课程的隐性目标往往是要让孩子在尝一尝、摸一摸、切一切的过程中萌生思考“为什么西红柿是甜的?为什么苦瓜是苦的?为什么看起来长长的黄瓜切下来是个圆片?”这些答案也许太深邃,我们不必要和孩子们解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心中种下的东西往往要比脑袋里记忆的东西更重要。

    “知道”往往是以结果的形式呈现的,孩子们的“知道”往往也是我们成人引以为骄傲的资本。“我家孩子会数到100个数了;她家宝贝能做20以内加减法了;你看某某家孩子拼音都会”等等。“知道”是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重视的是结果的运用。就像杯子里的水,我们重视杯子里有一杯水还是半杯水,而不会注意这水是怎么进来或出去的。我们不否认,以“知道”为结果的前期获得的过程中,可以存在主动的思考,也可以是被动的获得,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获得结果的过程本身的价值才是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去自我实现最重要的资本。

      这让我想到新西兰儿童学习故事,我们强调关注儿童成长的过程,用学习故事记录观察到的孩子成长的“哇时刻”,集中分析在“哇时刻”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让我们的眼睛像扩大镜一样,放慢和扩大了儿童成长的细节,并抓住细节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和引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以“思考比知道更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的。大家说教育是一个生命去触动另一个生命,是一种启迪和萌发。我们启迪和萌发的不是多少知识,而是一种心态,一种能力。人的成长始终是一个过程,即便是我们现在是成人了,学习和成长同样在发生。而教育更应该是伴随成长的一种滋养,而不是羁绊。我们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结果更重要。从我们自身的成长中,我们不难品味出成长绝对不是被动的“填鸭”,而是一种主动性的习得和积淀。有这样一句话,也许大家都听过“鸡蛋从外部打破只是一种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却是一种生命”这阐述的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孩子不是我们常常比喻的一张白纸或者一个空杯,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可以主动获得的学习者和思考者是我们应该还给他们最公平的认识。不要替他们做的太多,尤其是“思考”,因为没有灵魂的人生没有意义。

        丰盈自己,才有可能充实别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参加互加计划,在暑假期间给自己充电,于人于己都是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味教育之读《思考比知道更重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