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正在学校附近浪,中午吃完饭便特地滴滴赶回去,只为了下午三点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文简称是CET6。
相信年轻人都不陌生,大学四六级似乎成了标签化的存在。
而这其实是我第二次考六级,上一次比合格线高了二十分,不服气,便又报了名想考高一点。
三个月前,交了36元报名费,下了“百词斩”app,在计划表里设置“3071个”六级单词,完成天数30天,每天102个。
然后满腔热血地开始第一天的苦逼背单词之旅。第一个星期,超额完成了200个,很满意。
第二周,开始有一两天偷懒,想着还有三个月。
第三周,一共背了208个单词,还是周日突然想起来时一次性背的。
再之后,微信的“百词斩”每天提醒我到了背单词时间,都被我视而不见,后来干脆取关。
今天考前,想着临时抱一下佛脚,看到剩余2382个单词时,我放弃了。
进考场,除了开头的作文和听力勉强啃老本能应付过去,后面的阅读和翻译惨不忍睹,这仗还没打完,我就先缴械投降了。
从考场里出来,我就在想,明明三个月前的计划是那么美好,为什么沦落如此境地。那36元报名费不说,我这三个月本该属于“背单词”的时间,都去哪了?
前几天看了个TED演讲,题目是“别再抱怨没时间了,而要学会挤时间”。里面有几个观点我觉得很有趣,在此和各位懒癌友们分享。
时间不是节省而积累出来的
分享人讲到,市面上大多数时间管理的书籍都大同小异,无非用各种偏门邪道的方法教你怎么从日常生活里挤时间,然后积少成多,那么你就有更多的时间供管理了。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们“国民的脊梁骨”鲁迅先生那句浓浓的鸡汤:时间就像海绵,只要用力挤,总会有的。
但分享人质疑,我们那些挤出来的零零碎碎的时间,真的足够做什么重要的事吗?比如你看综艺前的两分钟广告时间,打开“百词斩”背上几个单词?那干脆关掉视频还可以节省一大段时间。
时间管理其实是一种选择
而她的观点是:我没时间=那对我不重要,所以我不选择去做它。她举了一个很有力度的例子加以佐证,她有一个很好的闺蜜,是典型的职场女性,每天忙得跟无头苍蝇似的。
在前一周,她家的热水壶不小心被熊孩子打翻了,导致浸湿了地下室,现场一片狼藉。那周,她大致估算了下,包括自己收拾清洁,加上联系维修员等等一系列工作,一周内总共消耗了她七个小时。
而分享人说,假如我在这前一周问她:“你下周能抽5个小时和我去兜风吗?”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忙死了,一小时也抽不出来。”
但事实是怎样,她在所谓“忙死了”的情况下还是“被迫”抽出了七小时,因为这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时间是有弹性的,而且弹性往往很大。
现在是大学生们一个学期最忙碌的月份,考试月。而他们这个月复习的内容,大概能抵得上之前四五个月的总和。
而相应科目考前的一晚,那恨不得把书都吃掉的几个小时,复习的内容或许又抵得上这个月的。
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做事的效率往往和内心的动机和时间的期限有紧密联系。
越临近ddl(最后期限),我们越紧张,效率自然也就越快。老师们永远不会想到,那看似干货满满的期末论文作业,是我们一晚上通宵赶出来的。
当然,我们挺引以为豪的。
最后,TED的分享人说了这么一句话结尾:“我永远相信,时间还是有的。”
不说了,我去报名下个学期的六级了。
哎呀,百词斩又提醒我背单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