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青年”朱棣的胜利

图片发自App

“社会青年”朱棣的胜利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棣篇

朱棣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人和坏人有时真的无法定论—— 题记

要说朱棣,首先得说说他老爹朱元璋。我可能是对朱元璋太崇拜了吧,觉得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重情义的皇帝不多见,而朱元璋就是一个。

他最爱儿子朱标,朱标又是长子。所以理所应当被立为太子,但是朱标还没等做皇帝就死掉了。按理说重新立个太子就好了嘛,但是朱元璋把对儿子的爱直接兑现成了实事,他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这也埋下了伏笔,他孙子镇不住他的儿子。

再简单说下朱允炆:

书中记载

朱允炆是一个好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朱标患重病,朱允炆尽心伺候。他的孝顺并没有感动上天,挽留住朱标的性命。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他的三个年纪还小的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目的很简单,他不想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去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亲情。
那年,他オ十五岁。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朱元璋的护理工作。由于朱元璋脾气本来就不好,伺候他的人总是担心掉脑袋,朱允炆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亲自服侍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离开这个世界。他尽到了一个好儿子和好孙子的责任。
他也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当然促使他早熟的并不只是父亲的早逝,还有他的那些叔叔们。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ニ十ー岁的少年惊奇地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很抱歉关于朱允炆都是引用的原文,对于这个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说他真的是个好人,好孙子,好儿子,好爸爸……

朱允炆是个不错的人,可惜遇到的是朱棣。

下面来正式介绍主人公——朱棣

先放一张画像:

 

图片发自App

用“好学生”和“社会青年”来比喻朱允炆和朱棣实在贴切,这样的历史让人觉得得更加亲切了。

朱棣是自学成才,他经历的都是实战,因此从小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当朱标在舒适的皇宮中学习孔孟之道、圣人之言的时候,朱棣正在凄风冷月的大漠里徘徊,在满布尸首的战场上前行。并没有人教导他将来要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如何统治他的臣民,对此时的朱棣而言,在战场上上可能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人更不会知道,甚至在战后统计伤亡人数时,这些人也会被当成零头去掉。残酷的战场让朱棣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带着这样的意志和信念,朱棣统率着他的部队踏上了远征之路。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三十岁,他第一次成为了军队的主帅。

其实朱棣不服朱允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朱允炆只是个孩子。

读了朱棣的故事,我发现其实朱棣性格最像朱元璋,那句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的座右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可是似乎那些更像皇帝自己的皇子,并没有被立为太子(可参照《琅琊榜》里的皇帝和誉王),于是,我得到一个并不全面的结论,皇帝并不是很在意孩子像不像自己,至少不是最喜欢。可不可以理解为他们对自己并不是很满意。又或者是取决于对哪个妃子的原因,难怪宫斗的那么厉害。(哈哈,这个且按下不说,跑题了)

经过一系列的考虑之后,尤其是道衍的鼓动。“社会青年”朱棣就向“三好学生”朱允炆发难了,取名“靖难”。他说父皇曾经有令,天子有难,藩王可以进军保护皇帝,去“靖难”。朱棣就此开始了他的时候帝王之路。

朱棣开始了他艰难的帝王之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尤其像这种掉脑袋的事,成则是皇帝,输了就连同家人都得赔上性命。所以,朱棣不能失败,他败不起。

再说说道衍,原名姚广孝,也是明朝著名的谋士。后人成为“黑衣宰相”。

一个目的很纯粹的人。

朱棣成功了,历史证明,他确实是个好皇帝。

朱棣治国有道,明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郑和下西洋的事就知道了,明帝国的强大。俗语说:盛世修书。他为后人修成一部留芳万年的《永乐大典》。

朱棣就写到这吧,最近忙,都没怎么看。大家权当饭后消遣看着玩吧!

               

                            芳好  2018.07.28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青年”朱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