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这个纷扰世界喧嚣复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腹中诗书气自华”的美妙。人们也常说读书是最好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一种投资。可现实中有许多人包括我,日常自诩爱读书的人,若有人问起某某书如何如何,却经常会惭愧无言以对,阅时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其它一味被情节引得往前走,到得此时却只有模糊的印象,具体内容却不再记得。这样的读书有意义吗?究竟,该怎么样来读书呢?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来告诉我们怎样读好一本书,如何少走冤枉路,如何能于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启发与领悟。

这本书在谈论什么?

此书主要论述如何有效读书,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

前面也提到,阅读是一个低门槛的投资,不只是经济方面,也在于入门的门槛很低,只要识字就可以做到,当然,这个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基础阅读。

而且借助于无敌的网络,我们接触新世界,了解新资讯快捷便利许多,但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真的增进了我们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吗?我们是被动接收了他人的观念后人云亦云,还是在之后仍然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

这就牵涉到阅读的益处,而如何阅读的好而有效,还是需要一定的阅读艺术或者说是阅读技巧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习惯,并用习惯成自然的规则来运作这个技巧。

而如何做一个好的阅读者,如何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如何养成一个主动阅读的习惯呢?

做为一个好的阅读者,阅读不同形式的书都可以提出四个这样的问题,然后在了解整本书的基础上,来回答这些问题。
1、整体上,这本书在说什么?
2、细处是怎么说的?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主旨、想法和论点?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在了解这本书的基础上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4、这本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你是了解到了资讯,还是得到启发或者是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就像我们在冬奥会上看到的滑雪运动员优美如行云流水的滑雪动作一样,他也是一个一个动作来做,然后完美统一和谐在一起,才达成最终的表现效果。读书也是一样,也有着种种的方法技巧,这些技巧方法步骤的统一合作,才会起到一个良好的阅读的效果,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阅读者。

这本书细部说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看法?

本书中作者围绕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主旨,一方面在论说文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阅读的不同层次(见下图):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给大家指点迷津,特别是分析阅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说明。

阅读的四个层次

不是所有书都值得精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需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需要咀嚼与消化。”将可以粗浅翻阅的书花时间仔细阅读,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而读书速度的选择依托于阅读层次的选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目的或阅读目标来选择阅读方式。

另一方面,不同内容的书籍不可能适用同样的规则和方法,在这些通用性和共性之外,对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分别加以指导与说明,共性和差异之处都得以指引出方向。

当然,不同书籍的分类我也是第一次非常清晰明白地了解到。只有知道了书籍的分类,才能明了这是否就是我们要读的书,这样的书会给我们以怎样的指导,用怎样的阅读方式能更有效。

阅读不同书籍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在前期写作投文的过程中,得到了诸位老师编辑悉心指导,对我的文字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意见,桃源老师提醒要有框架意识,加南老师说文章比较平,没有起伏,没有点睛之笔。随风老师一再地提醒引用关联的重要性,这些都在此书中得到理论的支持。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阅读时看不到,写作时自然不会有所应用,而我也在这其中得到了更清晰的认知。所以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阅读习惯与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应用。如果写文一贯只有眼中所见,而没有延伸与扩展,可以说阅读时也只是看到了字面上的意思,少有思考与积累。有时觉得文章前后布局很合理,却没想过这种布局经过了怎样的架构才得以有这样的表达。有时即便心中对某个议题有个印象,曾经看过相同意思但非常精辟的见解,但却想不起来何人所言出自何处,自然就引用不起来。

因此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是必要且现时就要进行的。

书中在谈到经书的时候,认为没有信仰的人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或者说这是有信仰者的选择。我的姥姥可以做个很好的佐证。她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说写字了。五十多岁时因为读经开始学习认字,所有人都是老师,虚心受教,偶尔谁不耐烦也毫不在意。认一字,学写一字。每日不缀,数十年下来,几乎能通读经书,常用字全都能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好学精神是我们全家教育小辈学习的一个楷模,也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与我何干?

如果只是认可书中观点的话,那么这本书就只是一本工具书,如果以后能在实际阅读不同书籍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增进自己的知识与阅读能力,那么它就是一本实用的书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好读而不求甚解的状态,那么请从此时更正这种心态。在学习中思考,于思考中有所行动,以求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做出改变。

也请从自己的舒适区中走出来,读超越自己能力或头脑的书,当然也要量力,超越但自己要能操控,以此才能于阅读中得到良好的回馈。

其实我们在学校时得到的教育大有益处,从小学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要总结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摘抄金句,被迫的背诵文章与诗词。可惜长大后这些都还给书本还给老师了,倒是小时背诵过的诗词(哪怕不知其意,也要一遍再一遍地朗读),现在还能脱口而出,琅琅上口。

如果这些总结归纳的习惯一直延续,构建架构主题自然不再是难事,如果摘抄记笔记经年至今,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吧?如果我们诵读的习惯沿袭下来,现在会为我们增添怎样的乐趣呢?

而“读书闭环”的提倡,也是种很好的方式,以输出倒逼输入,阅读——记笔记——消化吸收——写作(输出的方式也有多种,以的书写者为例,自然就是写作了)。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两相结合是个不断促成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挑战自我,从现在开始,从阅读习惯的养成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