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民间故事》之1000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明朝年间,大成县有一户人家。男人姓李,是一位石匠,妻子王氏本分、厚道,打理家中大小事务。婚后第二年,王氏产下一个男孩,取名“李德胜”。
就在李德胜三岁那年,男人在一次外出做工时发生意外,被一块大石砸倒在地,登时没了性命。
那王氏恪守妇道、为人十分老实,自从丈夫早逝后,旁人纷纷劝说她改嫁,就连公婆也曾劝说过她,但王氏对夫家不离不弃,毅然决然地留在夫家照顾公婆。
街坊四邻见她如此,无不敬佩她,但多数人都替她惋惜。
人们常说:善心的人总会得到福报。那么,王氏又会得到怎样的福报呢?
1、妇人回家路上,捡到布袋子,里面有五百两黄金
话说有一日,王氏带着小儿子李德胜从娘家回来。经过一片树林时,王氏忽然瞧见小路旁边有一个白色的布袋子。
王氏起了好奇之心,带着李德胜走了过去。走近后,王氏将那个布袋子捡了起来,拿在手上掂了掂,分量很重。
布袋子看上去十分崭新,王氏猜测应该是哪位过路人不小心丢在这里的。
她将布袋子慢慢打开,而里面的东西却着实吓了她一跳:因为布袋里所装的不是别的,正是黄金,足有500两!黄金表面还放着一张纸条。
王氏哪里见过这么多的金子?她一激动手一颤抖,布袋子掉落了下来。
“娘!我饿了,快回家吧!”李德胜还小,只有四岁,见母亲不走了,李德胜着急起来。
王氏摸了摸小儿子的额头,说道:“咱们这就回家!”
王氏说完后,又看了看地上的布袋子,心中思忖道:“这些金子若是拿回家自己享用,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花不完。可是,倘若是别人的救命钱,我若是拿回家,岂不是害了人家的性命?”王氏思来想去,不知所措,陷入两难之中。
忽然,丈夫的话在她耳边萦绕起来:“我们的日子虽然苦了一些,但我们不偷不抢不骗,日子过得踏实!”
2、妇人拾金不昧,站在原地等待失主
王氏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她弯下身,用树枝挖了一个浅坑,将布袋子放在里面,又用杂草、树叶将布袋子盖好。
随后她朝着李德胜说道:“儿啊!咱先在这里等等人,过一会儿咱们再回家!”李德胜看了看娘,点点头答应了。
过了半晌,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王氏抬头一看,一位男子骑着大马正朝着她跑过来。
王氏抱着儿子的手不禁紧了紧,那男人跑到王氏跟前后忽然停了下来。男人双手抱拳,拱手问道:“姐姐可曾见到过一个白色布袋子?”
“确实见到了,那袋子中装的是什么?”王氏询问道。
“五百两黄金,还有一张借据,敢问姐姐布袋在何处?”王氏一听,布袋里的东西确实与眼前男子所说的吻合。
“在这里!”王氏弯下腰,将布袋子拿了出来,递给那位男子。
男子欣喜不已,赶忙打开查点,五百两黄金犹在,男子长舒了一口气,随后拱手说道:“多谢姐姐的救命之恩,这些钱是我刚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我急着回家给爹娘治病,不小心颠簸掉了,本应赏给姐姐一些,但奈何这些钱实在急用,日后我一定报答姐姐的恩情!”
王氏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快些去吧,我也要回家了。”
男子欲要转身离开,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姐姐家住哪里?姓甚名谁?你儿又叫什么?”
“我儿名叫李德胜,我叫王文慧,夫家住在前面的村子里,我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你我萍水相逢,日后难以再见,何谈报恩?快些去吧!”王氏说完,抱着李德胜就要走。
3、男子留下亲笔信,承诺日后必会报答这份恩情
“姐姐对我家有恩,我岂能知恩不报、出尔反尔?我这就写下亲笔信,日后若是你家有事,大可来曹县找我!”说完,男子写下书信,交给王氏。
“在下还有要事,告辞了!”男子言罢,跨上大马疾驰而去。
“娘!我饿了!”李德胜说道。
“咱们这就回家!”王氏哄了他一句,随后带着他朝着家里走去。
日子一天天过着,李德胜渐渐长大,转眼间到了18岁,已经长成英俊、高大的男子。
可是因为家里贫困,给不起彩礼钱,李德胜一直没有说媒。王氏的公婆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家里家外的活落在了王氏的肩上,王氏常年劳累,身体日渐虚弱,疾病常常缠身。
她看着儿子不禁发愁起来:“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村里的年轻人接连娶妻生子,可是我家还在为温饱发愁,何谈娶妻?这该如何是好啊!”
正当王氏为此事发愁时,有一日,她整理杂物时,偶然翻出了那位男子的亲笔信。可她看着这封书信不禁发起愁来:“都已经过去十多年了,那个男子还记得吗?再说路途遥远,倘若人家不承认,儿子岂不是白跑一趟?可眼下实在没有办法,倒不如让儿子试一试,但愿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4、妇人身体越来越差,不得已拿出亲笔信,儿子远赴他乡投靠刘明德
王氏将亲笔信交给了李德胜,故意隐瞒了事实真相,因为她害怕儿子顾及尊严不会前往,于是她对李德胜说道:“你拿着这封信,前去投靠你爹的故友,他叫刘明德。”
李德胜不知道真相,将信揣进怀里,隔天一早,李德胜告别母亲,带着干粮就朝着曹县走去。
因为没有银子,李德胜只得徒步前往。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终于到了曹县城附近。
这天,李德胜正在曹县附近的一座城中讨饭,此时一位老汉走了过来。
老汉仔细看了看他,见他长相英俊、身材高大,微微一笑,朝着李德胜说道:“走,到我家中用餐,老夫有事要求你!”
李德胜腹中饥饿,一听说有饭吃,赶忙答应下来,跟着老汉回家去了。
大鱼大肉吃了不少,老汉看他很实在,不禁笑出了声,随后对他说道:“老夫见你长相英俊,可否代替我儿前去娶亲?我给你白银30两作为酬谢,你意下如何?”
李德胜厚道、老实,有些胆小怕事,一听这话迟疑起来:“帮忙倒是可以,我可不做违法的事,老伯莫要害我呀!”
“明媒正娶,何来违法之说?这门亲事早就定下了,你大可放心!”老汉说道。李德胜一听,点点头答应了。
正如老汉所说,这门亲事确实存在,只是老汉的儿子天生跛脚,可他并没有如实告诉女方。老汉的如意算盘是请李德胜代替儿子将新娘子娶过来,行过拜堂仪式后,即便发现儿子跛脚,女方也不可能悔婚,只得忍了。
老汉看了看李德胜,又说道:“你不是本地人,到了那里千万不要讲话,我会派管家与你一同前往,你照做便是了!”李德胜记在了心里,点头答应了。
5、李德胜替人娶亲,洞房时新娘发现了端倪,真相浮出水面
几日后,李德胜身穿红袍,头戴红冠,带着花轿,敲锣打鼓朝着曹县城里走去。
两座城之间有一条大河,河面上有一座不太宽的桥,这座桥是连接两座城的必经之路,只是汛期到来时,桥面经常被河水淹没,而李德胜娶亲那日,正值汛期。
他们一早赶来,桥面相安无事,一行人陆陆续续过了桥,很快到了女方家里。李德胜不敢说话,很多事都是管家在旁应付。
过了半晌,新娘子终于坐进了花轿,新娘父亲不放心,担心河水漫桥,于是带着管家前去送亲,一直送到桥头前。
众人一看,河水上涨了,河面上根本看不到木桥的影子。
“坏了!我们过不去了,可是按照风俗,当晚新婚夫妻必须要入洞房才行,可是你……”管家看了看李德胜,没再说啥。李德胜不懂,木讷地看着管家。
此时,新娘父亲走了过来,说道:“河水已经上涨,眼下不会退去的,还是在附近找家客店住下吧!”
无奈,一行人只得在附近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了。
晚上,管家就对李德胜说:“习俗照旧,不过你要知道分寸,要不然没你好果子吃!”
这话一说,李德胜当然明白,他知道,自己就是替人娶亲来的,只取自己应该得的银子,别的他可不想,他如此想,也如此做了。
一连三天,河水一直不退,第三日夜里,新娘子生气地说道:“你是不是讨厌我?”李德胜没敢说话,一个劲儿地摇头。
“那你为啥连碰都不碰我一下?你给我说实话!”新娘子很生气,大声问道。
李德胜本就老实,哪里会撒谎?在新娘子严词逼问之下,无奈,他说出了实情。
6、刘明德为报恩情,将女儿许配给李德胜,李德胜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新郎
而他们俩的谈话,正巧被新娘家的管家听到了。那管家原本是来窗户底下听音的,可一连两晚,他都没有听到,不成想却听到了秘密。
管家吃惊不已,赶忙去给老爷报信。老爷一听,十分震惊,连夜赶到了客店。推开门时,李德胜和女儿正在促膝长谈。
“你是何人?为何要冒充新郎官?”女子父亲问道。李德胜本就胆小,眼下女子的父亲找上门来质问,他哪里还敢隐瞒?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老汉看了看李德胜,见他老实巴交,就问道:“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到曹县干什么来了?”
“我来投靠父亲的故友。”
“故友?说来听听,老夫没准认识,或许能帮你找找。”
“他叫刘明德,家住曹县,老伯认识他吗?”
老汉一听,愣了一下,随后说道:“何止认识,刘明德就是我!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德胜吃惊不已,慌慌张张地将那封亲笔信拿出来递给了刘明德。
刘明德打开书信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你是李德胜,恩人王文慧的儿子?”
“刘伯,正是!”
刘明德一把抱住李德胜,开心地笑了起来。随后,刘明德将十多年前那件事详细讲了出来。女儿刘敏一听,也不由地敬佩王氏。
“你可有家室了?”
“家里贫苦,还未娶亲。”
刘明德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朝着李德胜和女儿刘敏说道:“你未娶,她未嫁,张家不厚道在先,隐瞒事实居然还找他人来娶亲,这门婚事作废!”
李德胜闻言后吃惊不已,欲要劝说,被刘明德打断,他朝着女儿说道:“他家对我有恩,爹今夜做主,将你许配给他,你意下如何?”
刘敏闻言后脸上一红,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方才刘敏与李德胜闲聊很久,谈话间刘敏已经察觉李德胜为人忠厚、老实,而且王氏的人品让她敬佩不已,对于父亲的决定,刘敏并未反对。
李德胜觉得幸福来得有些突然,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刘明德见他如此,不禁笑了一下:“走!你们两个跟老夫回家拜堂成亲!”
7、刘明德再报恩情,为恩人买下宅院,母子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
二人很是欢喜,跟着刘明德走出客店。张家的管家跑来了,赶忙阻拦,不停地询问。
刘明德并没有给他好话,并让他转告张老汉,随后带着女儿、女婿回家去了,
“回去如何向老爷交代呀!这可要命了!”张家管家言罢,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再说李德胜与刘敏,刘明德得知李德胜的家境之后,二话没说,征得二人同意后,隔天就在刘府举行了隆重的成亲仪式。
本是替人来娶亲的李德胜,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了准新郎,娶到了漂亮、贤惠的刘敏。
刘明德没有儿子,婚后他将李德胜如同亲儿子一般看待,将买卖分给了李德胜一些。那李德胜到底是个老实人,做买卖童叟无欺、诚信待人,对岳父万分敬重。
日子过得久了,李德胜越来越喜爱刘敏。不久后,李德胜的爷奶相继离世,他将母亲王氏接到了曹县,在岳父刘明德的帮助之下,在镇上买了一家宅院,母子二人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
笔者有话说:
因为王氏没有贪图那五百两黄金,站在原地等候失主,不成想自己的善行惠及到了儿子李德胜。他本是替人去娶亲,没想到自己却成了准新郎,最终抱得美人归,说到底这是王氏的善心所得呀!
再说刘明德,虽说事情过去了十多年,但他依旧铭记着王氏对他的这份恩情,最终征得女儿的同意,将女儿许配给了李德胜。欠了十多年的恩情,他终于如愿以偿,这也诠释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老道理。
而张家的做法就令人唾弃了,张老汉隐瞒儿子跛脚的事实欺骗刘家,还花钱请人去娶亲,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又岂会亏待知恩图报的刘明德?所以说,心不诚,事难成,坦诚相待才好,您说呢?
声明:本文由“诗文书画汇”原创首发
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传递正能量,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