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这个话题都已经被炒烂掉了。除了市面上一些火热的app,如得到、混沌大学、各种商学院用自身存在来诠释终身学习以外,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抖音,也时不时就会推送9元试听课程。这样的语境下,再说终身学习,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贩卖焦虑。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就感觉很焦虑,可以想想是不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害怕别人进步,导致自己相对被证明退步了。

我们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仅仅75年前,比奶奶还年轻。现在回想一下,从小时候第一次摸电脑,到现在工作、学习、生活完全离不开他,发展有多快。要是有一台时光穿梭机,从抽屉里跳到小时候的自己面前,告诉她现在有一个缺口比较大的职业,叫“人工智能训练师”,她可能鼓着掌告诉你故事真好听。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工作、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用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吗?再者,我们能了解下一代生活的世界吗?用我们现在的知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帮助吗?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自我迭代,刷新一下我们的操作系统。

当我们谈终身学习,我们具体是要学习什么?首先,是自己领域的持续精进。前两天跟闺蜜谈到找工作的话题,她说她以为掌握硬技能的人,比较起来我们职能端,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单位的开发同事,出去一样也不好找。因为单位开发用的技术,出去投简历的时候,发现市场没那么需要了。于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在家自己关着门学了现在市面流行的编程语言。不是有人开玩笑说,程序员也是吃青春饭的,30岁就退休了。就是因为上学学的一点编程技能,如果工作后只是做了个码农,没有持续迭代。那总有年轻的、掌握更新技术的小鲜肉能取代他。所以第一个提醒,就是要把关于自己工作领域的知识,保持在最前沿。

更进一步,总结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学科都有他的底层逻辑。老喻会写“工程思维”,说资源永远有限,工程思维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蒂姆·哈福德也会写《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你会发现经济学就是权衡(tradeoff),世界能简化成两个要素,然后不断加入条件,来权衡、取舍。当把自己的学习、思考,简化总结成一个思维模型,形成方法论,我们脑子里就有个一个枝干,然后碎片化的知识一个个归位,形成枝桠,变成我们的认知之树。有一句提醒是“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可前提你得手里有一把锤子。

再然后,就是去学习、了解别人的思考方法。跨领域的学习,以避免“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尴尬。香帅老师在最新的观察《数字摩登时代,你需要哪些个人技能》中,把未来人才需要的综合能力,具象成了三个要素:破圈+迭代+链接。其中破圈和链接,都涉及到了跨专业领域。李笑来老师也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讲到多维竞争,举例说自己因为用了统计+英语,写了一本畅销单词书。还有我特别爱举例的乔布斯老爷子,把字体设计,用到了第一台mac电脑里。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从哪儿入手来做?“跟行业大牛对话”。微博、twitter、微信公众号,很多牛人会免费发表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去看大牛们在关注、讨论什么。去买大牛的书,去看他们写了这么厚一本书,是想跟你聊什么。


//写完以后特别不满意。切入点太大了。而how的部分写不出来了。写的时候没有想清楚这篇文章的定位:是给谁看的,想告诉受众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