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片站上风口?追捧腾讯阿里的人,大概忘了惨痛的“跪求排片”

文丨云飞

仿佛一夜之间,艺术片成了电影大佬口中的高频词汇,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刚刚落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离不开它,圆桌讨论“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中低成本影片与纪录电影的崛起”如火如荼;位列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戛纳也有它的身影,贾樟柯《江湖儿女》与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同闪耀;互联网巨头腾讯与阿里也联袂进场,淘票票与猫眼相继宣布扶持文艺片及青年导演。

作为艺联牵头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甚至向媒体描绘美好蓝图:“艺术电影将成为主旋律大片后的下一个风口。”

艺术片果真站上风口了吗?就在北影节之前,《心迷宫》导演忻钰坤的《暴裂无声》市场表现平平、巧妙借用类型片外壳的惊悚片《中邪》意外撤档、“同性恋”题材影片《寻找罗麦》更是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暴击……

追捧阿里与腾讯的人,大概忘了两年前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公映,出品方方励的“跪求排片”了。

从戛纳到北京,内容与资本联袂狂欢

毫无疑问,2017年是文艺片的“大年”。这一年,还没有被玩坏的张杨导演作品《冈仁波齐》,与《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同档期竞技,竟也争得一席之地;《二十二》刷新国产纪录片的票房纪录,慰安妇题材引燃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情感热潮;《七十七天》用朝圣、户外、洗涤心灵等关键词打动城市新中产,重塑“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8年更仿佛是文艺片的“春天”。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发行的《三块广告牌》取得了6475.5万的票房,成为了艺联自成立以来,票房成绩最高的一部。艺联牵头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甚至对媒体表示:“全国艺术电影市场发展的速度超出了我们想象,未来希望艺术电影的专线银幕能够达到10%的市场比例。”

从戛纳到北京,内容端与资本端都热度非凡。

多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失声”的华语电影,终于在法国小镇戛纳扬眉吐气。年逾“七旬”的戛纳电影节公布官方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嫡系”贾樟柯以《江湖儿女》入围,该片试图通过公路片的形式来结构犯罪爱情片的内容,艺术手法颇有先锋性;以《路边野餐》一战成名的毕赣,也以《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侦探类型片外壳包裹着的,面对自我记忆、家庭关系”的电影,也足够令人期待。

加上男神张震一举成为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评委单元评委,与“凯特女王”凯特·布兰切特并肩而立,华语电影迎来戛纳高光时刻的评价不胫而走——这背后,正是文艺片再度闪耀欧洲。

来自资本市场的波动,也显示出热钱对文艺片的信心。互联网出身的淘票票宣布加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入3亿,联合阿里影业、坏猴子影业、北京文化等制作推广20部艺术电影。另一在线售票巨头不甘人后,猫眼联合华夏、安乐、万诱引力、完美威秀等联合发起“A.R.T.文艺片计划”,联合投入1亿流动资金,将在3-5年间,对10-15部文艺佳片进行投资与制作。

如此种种,难怪文艺片在近期成为热议的焦点。

投资轻量回报率却更高,资本入局的如意算盘

文艺片成为下一个风口的预判,从何而来?

从明星驱动到内容驱动,是近年影视领域一再被证明的金科玉律。鹿晗、杨幂、黄子韬等“鲜花鲜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虽然话题足,却难以叫好又叫座,无法在年度剧集榜上留下姓名;不再唯强视效、大卡司、高制作的影迷,也让《长城》《奇门遁甲》等影片票房惨败。内容价值的回归,宣告“大IP+大制作+大卡司”高投入项目,一旦质量不过关,其商业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和当年恐怖片走红一样,投资规模更小、一旦成为黑马逆袭成功的文艺片,仿佛是更好的投资选择。2016年上映的毕赣《路边野餐》,上映10天虽只有647万票房成绩,但与其仅仅20万的拍摄成本相比,投资回报率已是惊人,更何况该片凭借海外版权的售卖早已收回成本。

2017年上映的《冈仁波齐》与《二十二》更是大赚一笔,仅1500万成本的《冈仁波齐》最终摘得9939.8万票房,其良好业绩差点助推出品方和力辰光成功IPO;《二十二》以300万的超低成本最终获得1.71亿票房,由于“零宣发预算”,全靠媒体与影迷“自来水”的《二十二》,还创造了中国电影投资回报比的最高纪录。

与国产商业片相比,有电影节充当“出口”的文艺片,还有加盖奖项的光环。多年来,国产文艺片遵循着国内拍摄-国外拿奖-国际发行-国内上映的环节。

电影节之于文艺片,既是创投平台(导演能藉此机会找到下一部的投资),也是放映发行平台(展映与电影市场,能把电影版权卖给国际买家),还是为职业生涯镀金的名利场(国际A类电影节的奖杯并不轻)——当年《白日焰火》在柏林擒熊后,火速在国内上映,依靠成熟的商业片宣发手段、影片本身的类型片属性,不仅让刁亦男、廖凡炙手可热,也让《白日焰火》票房大卖。

在文艺片的游戏里,导演、演员、制片等多方既能获利、又能夺名,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在阿里、腾讯入局之前,影展获奖受人关注-跻身院线公开放映-凭借话题受人关注-拿到资本与大牌合作,已成为新人出头的“标配”。

“孵化”出众多青年电影人的FIRST青年电影展,在忻钰坤成名后,非专业班底拍摄的惊悚片《中邪》受到腾讯影业青睐,后者甚至出资帮助导演马凯重新包装和进行后期制作。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89年出生的年轻导演毕赣,这个以《路边野餐》一举成名的导演,第二部长片就有了汤唯、张艾嘉、黄觉的加盟,以及《刺客聂隐娘》《一代宗师》《白日焰火》的后期团队——文艺片的江湖,如此现实。

多部新作即将登临影市,文艺片将再度迎来“大年”?

《冈仁波齐》《二十二》《七十七天》是2017年票房大卖的文艺片/纪录片,而在2018年,多部文艺片已经上映/即将公映,其数量与体量,较以往更有分量。

【锋芒智库】统计显示,共有5部文艺片在近一个月内上映,“密度”之大可谓罕见,它们分别是: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忻钰坤《暴裂无声》、同性恋题材《寻找罗麦》、韦斯·安德森《犬之岛》、拥有古典油画般美感的《清水里的刀子》。

然而,并非每一部文艺片都能成为市场爆款。福山雅治、役所广司、广濑铃主演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日本大导演是枝裕和在内地银幕首秀,自3月30日登陆艺联专线放映以来,该片收获票房446.8万;宣发规模更有声势的《暴裂无声》,在清明节档不仅被《头号玩家》碾压,也被印度电影《起跑线》反超;以同志题材过审为噱头的《寻找罗麦》,豆瓣评分4.5分、票房377.8万。

所谓少数民族、宗教等猎奇性质的题材红利,并不存在:《冈仁波齐》走红,魔幻主义《皮绳上的魂》却失败,同为少数民族题材、使用非职业演员、聚焦宗教信仰的《清水里的刀子》,票房仅有51.1万。名气导演加持、商业电影宣发路数,也并非一劳永逸:虽然是唯一触及千万级票房的文艺片,《暴裂无声》依然难称大卖,相较其近2000万成本,5329.3万的票房也难以让人满意。

在自我表达和迎合观众之间,文艺片依然与普通观众有较强的故事天堑。《清水里的刀子》故意以4:3的画幅比例降低西北广阔山川在视觉上的吸引力,挑战了观众的审美;即将上映的《路过未来》曾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但其故事失焦、表达空泛的口碑露出,降低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更何况,资本入局后,文艺片或将不再是轻量投资的小成本。随着制作成本的水涨船高、明星大咖的联袂主演、金牌团队的幕后支持,对迈入“大片”时代的文艺片而言,其本身“低投入高回报”的收益优势,或将被进一步稀释。

面对瞬息万变的影视市场,谁又猜得到未来呢?淘票票总裁李捷表示看好:“体量小、宣发成本低、受众分布集中等决定艺术电影最适合用互联网渠道宣发。”一向快人快语的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倒是道出了真谛:“做文艺片可能会赔钱,但必须有人去做,如果带着赚钱的态度来做这件事,可能是做不好的。”

资本可不是“慈善家”。对各路涌入的资本而言,文艺片的商业属性,大抵还是要比艺术属性更重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片站上风口?追捧腾讯阿里的人,大概忘了惨痛的“跪求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