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中告密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历史上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

在电视剧《风起洛阳》里,一开始就以告密者的线索展开剧情,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大概还以为告密者是马伯庸杜撰出来的。

最近我看了《则天武后》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告密者是武周时期真实存在的一个群体。

武后的儿子唐中宗被迫退位后不久,在洛阳城的一家小酒馆里,有十来个身材高大的士兵在饮酒。大概是喝多了,其中一个开始发起了牢骚,觉得自己在逼皇帝退位时出了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早知如此,不如拥戴之前被赶下台的庐陵王。

同座之人大多借着酒劲附和着发出赞同之声。而其中有一人却悄悄离开了座位。大约半小时后,他带来了许多官差,将这些人五花大绑带走。

判决结果是因提庐陵王的名字而以谋逆罪及知情不报罪处以全员死刑。而那个出卖同伴的人则被破格提升为五品官员。

这件事看起来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武后由这件事得到启发,开始思考如何将告密作为一种排除异己,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这件事过后的两年,武后令人制作了一种叫“铜匦”的铜制箱子,将它放在洛阳皇城东西朝堂之前、宫城正门应天门以南的应天门街上。

后来觉得铜匦太大了,有碍交通。就改成一个大匣子,匣子内部分为四格。每一格上都开了一个投递文书的入口,并且做成了文书一旦投入就不能取出的样式。

每个投入口的功用也不同,一个投入自荐才华的诗文作品;一个汇集对朝政的意见;一个可投入蒙冤入狱者的申诉;最后一个则投入有关国家机密的告密信函。其他功能大约都是陪衬,主要目的在于公然接受告密。

有意思的是提出铜匦制的人是一个叫鱼保宗的人。这个在李敬业叛乱时曾经背地里与之串通,参与武器制作。叛乱结束后他又好像没事人一样向武后提仪了铜匦计划,以为可以混入武后阵营。

没想到有人在他制作的铜匦中投入告密信,揭露他参与叛乱的事。因而他很讽刺的成为了铜匦制最早的牺牲者,这应该就叫自掘坟墓吧!

为了让告密政策落到实处,武则天还通告全国说,对待告密者,官更不得过问其内容,且要提供途中驿马和食物,方便其上京。即使身份低贱也能如愿晋见,所言属实即得重用,告密不实也不会受惩罚。

由于政策的激励作用,一时间告密者从各地蜂拥而起,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一些没有正式工作,无法糊口的流氓。

随着告密者的群体诞生出来了一种新的权力人群——酷吏。在武周政策的前半期,这群人非常猖獗。

这些人各自手下都有数十、数百的无赖之徒,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布下天罗地网,搜集情报,罗织罪状,准备告密。

他们这种做法导致可能只是一个人的罪状,相关人全部都会卷进来,牵连几十甚至几百人。以至有些被怀疑者怕累及无辜,加之酷吏逼供的手段极其残酷,即使无罪也认了。当时因这种手段被杀者达数千人之众。

这样的统治可以说就是赤裸裸的暴力统治。武氏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狠毒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杀死了包括自己儿女在内的大部分亲人。但是心狠手辣就能坐稳江山吗?

之前有汉高祖刘邦的吕后杀戚夫人,之后有韦后毒杀亲夫唐中宗。她们都有武后的狠辣甚至野心,而历史上的女皇帝却只有武则天一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后人对她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在肯定与否定之间摇摆不定。《则天武后》的作者气贺泽保规是日本著名的隋唐史学者,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在这本书中他力图立足真实史料,不给人物贴标签。

作者大致从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真实地追溯了武后的一生。一方面从时代背景入手,从隋末之乱到太宗朝的政治及社会状况,分析是什么样的大环境,才可能出现武氏这样的女人。

另一方面作者运用了类似对话及小说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武后的一生,让读者看到她血雨腥风的登基之路,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她残酷强势背后的孤独与凄凉。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有她出现的必然的客观原因。你会更深地体会到她自立的无字碑是一种多么深刻而沉痛的自我表述。你会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到一个和电视剧中不尽相同的武则天。

她的一生难以简单地用善恶来评说。她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细心地体会这个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时。或许你会生出更多不同的感触!

如果你对这段历史还不够了解,或者你对这个人有兴趣。那么不要错过这本《则天武后》。因为在同类书籍中,它大概算得上是最接近史实而又比较全面而深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起洛阳》中告密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历史上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