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1-3段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树枝乱摆,动物逃遁。文字的画面感非常强,其中第一段写了天气的闷热,一个“压”字传神的写出了乌云低沉厚重。第二段给人一种大风袭来到紧迫感,第三段则用“越来越……”的句式,令人惊恐。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主要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疼,就要紧扣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真实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1.低段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能力并不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培养。

2.单元说明建议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不过低学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并不足,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利用风声,雨声,闪电,雷声等多媒体音效创设模拟雷雨前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

3.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学文是通过生动的的图片动画,可以直观地帮助孩子体会“压、垂”字的妙用。

教学目标

1.会认“压、垂”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好处。

4.能说出自己见到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1.会认“压、垂”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

1. 师: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的出来?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课件出示谜语,教师板书雨)

2.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生交流(结合课后第3题)

3.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播放雷雨课件)

4.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6课《雷雨》,“雷”这个字也是要求我们要会写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看这个字,想一想,写字的观察要领。

(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笔画穿插)书空练习笔画顺序,自己描一个,写一个,其他的回去再写。

(注意“雨”作部首时哪个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笔竖变成了点,第三笔横折钩变成了横钩。)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识记生字

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怎么样记住它,复习识记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口诀记忆,换偏旁组词造句等等。)

4.出示词语,你们的朋友也带来了他们的朋友,让们一起去打个招呼吧。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造句)

5.出示句子去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字词读得准,老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我给大家带来三幅关于雷雨的图画,(出示三幅画)可我不小心把这三幅画的顺序给弄乱了,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哪幅画是雷雨前,哪幅画是雷雨中,哪幅画又是雷雨后?

指名交流,为什么这幅画是雷雨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出示雷雨前中后图片和文字)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哦!咱们雷雨这篇课文就是这样,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那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写得是雷雨前?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后又是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汇报,课件出示自然段。(遇到孩子说得不对时,可以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师再让生看着书寻找线索,分析。)

四、精读雷雨前

1、师: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许多变化,今天我就来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课件出示要求:

默读1-3自然段,雷雨前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这些景物怎么样了?用“ —  ”划出。

提醒:为了不会落下哪个景物,我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来找。找景物的时候不是念整个句子哦,我们要学会截取关键词语。

预设过程:

(1)首先是哪个景物发生了变化?

生交流:乌云

(2)这乌云多不多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乌云很多?

生交流:多,满,满天。

(3)请孩子不发出声音地用双手摁住桌面,这种动作叫做压。而我们课文里的压是越来越近,逼近的意思。大家想象一下,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像一只大手快要压到你的头顶了(师做压下来的动作),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几个学生说感受:可怕,难受,喘不过气来,害怕。

(4)这些感受都是一个“压”字带来的,这是一种压迫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这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指名读-齐读)

(5)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的教室弥漫着又多又厚的乌云。除了乌云,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

(6)树叶一般随着什么而摆动?

生:

(7)为什么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生交流:因为没有风

(8)想象一下,炎炎夏日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

生交流:很热,闷热。

(9)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热得受不了,怪不得蝉也不叫了。看来雷雨前不光乌云密布,而且天气闷热,显得到处静悄悄。接下里,雨前的天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交流: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0)师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狂风GIF图),面对如此狂风,假如你就是这风中的小树,你有什么感觉?

生交流:好怕被吹走啊!

(11)刚才一丝风都没有,天闷热极了,现在就起大风了,那一个词语写出了这天气变化得可真够快呀?

生交流:忽然

(12)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风的忽然,这风的大?

齐读-男女比赛读(我们男女生来比赛,看看谁读出的风更急更大?让我们一起读,让这风大一些!再大一些!

(13)紧接着,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4)想象一下:蜘蛛是怎么从网上“垂下来”的?谁来说?

生交流:就是从网上掉下来。就是爬下来的意思。

(15)对啊,垂就是一头挂下,另一头有东西连着,(师转过身展示马尾)就像老师的长头发是垂下来。(出示练习题,区别“落”和“垂”,加深对“垂”的理解。)

(16)师:大家想一想:这只蜘蛛在逃走时的心情怎么样?请你读出来。

生交流:它心里很害怕,很慌张。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齐读—指名读—比赛读

(17)师讲“垂”字演变

一个小小的“垂”字,让我们看到一只小蜘蛛面对如此狂风虽然很害怕,但是快速又安全地逃走了。这个“垂”是用得可真好!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垂字的起源)最早的垂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时期的垂字是就像什么?(像一个树枝)对了,这满树沉甸甸的果实使得树枝都坠向地面了,所以最早的垂字是很像两个小树枝哦,经过甲骨文,篆文,楷书的演变,慢慢地就变成咱们今天认识的垂字了!(出示垂字),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一个小小的“垂”字都藏着这么有趣的奥秘,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写好这个“垂”字呢?

(18)学写“垂”

师边板书写字边念写字儿歌:垂是独体结构,部首是一撇,先在上面写一个千(撇要写得短又平,最短一横,竖再竖中线,就像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长横写在中线。果子挂两边(一个短竖,一个短竖),像个士兵躲下面(中横,短横),从上写到下,牢牢记心间。

(19)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20)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知道雷雨真的快要来了?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件出示该句)

(21)在生活中,你听到的雷声是什么样?(轰隆隆)

(22)谁来学一学“轰隆隆”雷公公的声音?跟随老师的手势,我的手越低的时候声音就小,越高的时候声音就大,好不好?指名“打雷”,全班一起“打雷”。

(23)哇!真不亏是一群雷公公!这就是越来越响的感觉,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手势读好这句话。(指导全班朗读,读出越来越响的感觉。)

(24)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的教室顿时电闪雷鸣!越来越.....这样的词很好的表现了景象的变化,请看大屏幕:

谁来说说这样的词?(出示“越......越......”)

谁还能说这样的句子?

谁还能想象雷雨前的景物来说“越......越......”的句子?

(乌云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浑浊,风越来越大......)

(25)说得越来越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说几个:同学们坐得越来越端正,举手也举得越来越多,普通话说得也越来越好!(出示1-3自然段)

(26)小朋友有没有信心把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争取读得越来越好?(生齐读)

师:小结一至三自然段: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棒,老师真是越来越喜欢你们了!孩子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一开始乌云密布,空气沉闷,没有一丝风,接着,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齐上场。

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多神奇的大自然呀!它像用了一只画笔,画出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一段雷雨前就让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和体验,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又怎么样了?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老师留着下次再告诉你!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下课!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1-3段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树枝乱摆,动物逃遁。文字的画面感非常强,其中第一段写了天气的闷热,一个“压”字传神的写出了乌云低沉厚重。第二段给人一种大风袭来到紧迫感,第三段则用“越来越……”的句式,令人惊恐。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主要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疼,就要紧扣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真实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情

1.低段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能力并不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培养。

2.单元说明建议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不过低学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并不足,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利用风声,雨声,闪电,雷声等多媒体音效创设模拟雷雨前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

3.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学文是通过生动的的图片动画,可以直观地帮助孩子体会“压、垂”字的妙用。

4.我们班上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设计时我比较注重对他们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压、垂”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好处。

4.能说出自己见到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1.会认“压、垂”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好处。结合课后习题,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以问题引导为主线,让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验雷雨将来的景象给人的感觉!

学法:朗读感悟法,阅读时低年级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多多朗读,在读中感悟,形成对文本的敏感度,即语文素养的训练。情境创设法主要是用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即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好处。

六、说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这样做是因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我的谜底为什么是“雨”而不是“雷雨”呢?这是因为我想将学生猜到的谜底和课后的第3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雨,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然后我给学生带来四张雨景图,目的在于感受不同季节不同特点的雨,为本节课做铺垫。

2.板书课题

在写板书的时候,我主要要强调“雨”做偏旁的时候比画发生的变化,还要四个点的方向。但是在书空练习之后,由于紧张忘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3.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以课件集中展示,让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将二类生字放在词中去理解,然后放在句子中去理解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参考课后习题。首先我带来三幅打乱的雷雨图,让学生进行排序,从而揭示本课的写作顺序。再让孩子去找相应的自然段。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5. 精读雷雨前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它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的突破。重点在于理解“压”和“垂”,在这里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和其他相类似的字作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呢,也梳理了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就是以雷雨前中后的顺序以及景物的变化为主板进行设计的。

八、说课后反思

本课我觉得自己不足之处有很多。

1.书写课题时,再给学生指导雷雨的雷字之后,未给学生留时间进行书写。这是因为我紧张给忘掉了。

2.识字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第一,在学生进行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由一“扑”引出另一个字“补”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的时候把笔画顺序写错了。第二,在识字环节中,关于“压”我觉得我讲的有点儿多。然后导致后面的时间不够用。

3.关于“垂”这个字那个短撇我错了。应该是竖,这个呢,在第二节课下午我就给学生进行了纠正。由于在备课的时候只看了网上的教案没有将教参仔细的去阅读。所以犯了一个专业性的错误。

4.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一个环节没上完。也就是将雷雨前的1~3自然段让学生们读一读。最后在总结雷雨强变化中下课。很可惜没有上完整。

5.我的课堂组织语言还是不够严谨,这个还需要加强。

九、评课

一年级:(冯晶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重点突出。(任勇)以学生为主体,但课堂教学容量大,可适当精简。

二年级(史淑娟)教学设计全面,教学重难点目标实现较好,识字环节教学引导到位,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板书直观形象。不足之处,读课文时学生有些唱读,教师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多强调。本节课总体来说读的时间有点少,写的时间也有点少,还有一个小瑕疵,课件出示的句子和课本上的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未注意到这一点。

三年级(王丽霞)课堂气氛活跃,关于难点“压”、“垂”、的难点突破中,教学方法多样。不足:“补”笔画错误。

四年级(李华)识字教学环节,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多样。在难点突破中“垂”和“掉”、“落”作对比练习。这一点很好!不足之处“压”的多音字强调不到位,如学生组的词“压根”,教师一带而过,学生既然说出来了,教师就顺势在强调一下!对“垂”的笔顺强调不多,下面依然有学生写错笔画顺序!

五年级(田鹏)优点:对孩子说话训练到位;识字方法多样;动画结合丰富;挖掘教材到位;不足:课时安排的不合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内容掺杂较多,追求面面俱到,反而让课堂容量变得多了;板书受电子白板的影响,主板和次板不分开。(这是我下去要研究的一个点。)

六年级:(谢淑琼)图解深入,字音未读准,容量大。

毛校:教学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度,对教材的处理到位。比如:1.课后思考题的落实,对字词的处理,如对“雨”做偏旁的处理。2.“压”和“垂”借助图片理解,对比理解,做动作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理解。不足之处:雨前的自然段应该挤点时间让学生去背一背;在识字教学环节,学习“窗户”时,“户”比较简单,那就应该顺势而为,挤点时间让学生去写一下;为什么要加“垂”的历史演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里没有一点用处。还不如指导学生将这个字书写规范!;默读的作用是什么,在这里为什要默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应该少点默读的方式。


晓晓给我发过来的评课稿,她真的是一个很有心的人,人家人生的痕迹留的很有趣,很触动别人的人,是我值得去学习的!

老师在评课时我凌乱的记录,已转上面的第九:“评课”模块了!


最后的最后,其实在上这节课的前一晚,晓晓和我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我的课件是凌乱的,但教案是可以的。我课件凌乱的原因就是我做的有点儿多,而且我把每一个字都想给他们详细的去讲。晓晓建议我去掉。后面在晚上,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化简去繁!所以我将有些字的历史变化我去了,尽量让我的课件变得简单。后面在评课的时候,校长也说这些汉字的演变史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没有多大作用。这点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反思,就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把我的课件做的特别的精美。我对课件的依赖性要比晓晓强。所以在以后教学中,我要试着去掉课件,看自己是否能讲下来,偶尔试一次吧,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雷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