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文清华产品课读后感

本来以为这门课程会像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一样讲一些产品经理的基本功,再以美团为案例聊聊美团的进化史。但真正去读的时候才发现王慧文老师讲的可不只是产品,我们常说产品经理需要的逻辑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在本课程中基本都没有提到,反而一直在讲战略、讲市场、讲供需关系这些与经济学、营销学有关的概念,辅助的案例也不仅仅是美团,国内外大小产品和公司都有提到,例如保洁、IBM、亚马逊、711便利店、特斯拉、Facebook、微信、淘宝、携程等等。阅读的时候感觉自己能够脱离产品经理的视角,以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产品及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产品经理是一个没有专业门槛的职业,所以理论上来说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的,王老师认为是否能做成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跟一个人的三观有关,三观跟行业不匹配的人难有高成就。那些优秀的产品经理无一例外都是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并掌握了关键的通用能力,例如正确的方法论、思考方法、认知方法、学习方法、沟通方法、工作方法。这些都是底层的能力,掌握这些能力的产品经理就拥有了跨领域的通用性,而这些能力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上限。

我个人认为这些能力不仅产品经理需要,其他工作也同样需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王老师的课程围绕战略、产品策略、经营策略、需求、供需关系讲述了非常多的概念和案例,无法一一列举,我就把关于美团的案例挑了出来,这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了解美团。

1、战略

美团被行业认为是战略很强的公司,我个人认为这都归功于王兴及其创业团队的功劳,他们对创业有丰富的失败经验,因此对美团的发展战略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王慧文老师认为“战略是不同时空里ROI最高的Strategy”,所有美团的业务都围绕总战略进行。那么美团的战略是什么呢?就是平台战略,这个战略从2013年一直用到现在。

为什么是平台战略呢?

虽然美团以外卖起家,但外卖知识它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它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为用户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超级平台,因此逐渐开拓了酒店旅行、交通出行、新零售、票务代理等业务,基本上用户所需的任何生活服务都可以在美团上找到。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业务都能赚钱的,例如共享单车就赚不了多少钱,经营成本也比较高,但美团必须做,因为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任何能为美团带来流量的业务都值得考虑。而且基于“平台战略”,只要与“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大场景相关,且有一定使用频次的业务,就算不盈利,美团也会去做。因此,美团才收购摩拜单车,并不断扩张业务版图。

2、产品策略

王老师用四个理论帮助大家理解产品,分别是PMF(Product Market Fit)、《创新的扩散》、STP(Segment、Targeting、Positioning)和4P

(Price价格、Product产品、Place渠道、Promotion推广)。其中STP和4P都是市场营销中的概念,以下案例主要讲4P中价格和产品体验的关系。

有一段时间饿了么上线了“买会员,一个月订单满20块钱满配送费”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会员。很多投资人、内部人员都说要不要美团也搞个会员,但王老师觉得不靠谱,就没做,因为边际成本太高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时饿了么一个月亏损两三千万,并且停了会员后发现那些被吸引过去的用户就再也不用饿了么了。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补贴只是让用户省了一部分配送费,但产品(食物)没有变,服务(点单、配送等)也没有变,用户并没有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所以当最吸引用户的补贴消失后,用户的使用行为自然而然就变回去了。

3、经营策略

“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所在领域的所有需求,也没有一个经营分层可以解决所有需求”王老师认为,有一定规模的产品一定要分层经营,因为没有分层经营就会在竞争对手的分层里缺乏竞争力。

美团和点评合并之前,大家都认为高端商家对公司来说盈利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认为点评的用户和商家的赚钱能力比美团强。当两家合并后,他们为商家打标签并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之后才发现最高端和最底端的商家都是赚不了钱的。

最高端的商家只做品牌营销,不打折,所以折扣只能平台出;最底端的商家利润低,对消费者吸引力小,因此平台利润小。只有中端的商家是最赚钱的,商家愿意打折、消费者也愿意来消费。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就可以把盈亏平衡核算到每个商家的层面上,核算的越细,公司的经营水平也就越高,对公司越有利。

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商业模式里,不同消费者和商家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何抓住那些价值高的用户和商家,而不是看起来价值高但实际上价值低的用户和商家是很重要的。

4、需求

王老师认为需求指的是用户原始的动机成因,例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的需求。产品经理讨论需求时需要再多种解决方案中洞察消费者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能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美团之前想做一个CRM系统,因此广泛征求产品、销售、BI、总部的员工需求,前前后后做了3版都不满意,正好当时挖来了阿里的销售副总干嘉伟,王老师给干嘉伟列出来一个功能清单让他挑选3个,下一版的CRM就围绕着三个功能来做,最终它成了整个团购行业最好用的CRM产品。

前几版CRM做不好的原因是产品、销售、总部的员工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需求,对于销售团队是如何管理的认知也不同,因此提出需求的角度不同,导致CRM的功能切不中要点。即使这些人都提出了同样的需求,但他们的真实期望可能也是不同的,很可能导致最终所有人的需求都没有满足。

“产品经理经常会被淹没在各种需求里,只有抓住重大关键的需求的成因,才能知道什么是ROI更高的需求,所以产品经理需要时时刻刻都去评估需求的普遍程度、需求强度和实现需求的ROI。”

5、供需关系

对于商业产品来说,供需关系很重要。王老师认为供需关系与与空间、时间、分层、非市场要素(例如政策、基础设施)、线上线下有关。

以线上线下为例。美团外卖刚开始地推的时候,在一所学校附近只上了8个商家,此时供给是有限的。接着他们就在学校发传单搞宣传,并告诉商家多招几个配送员,结果第二天8个商家的订单量超级多,此时商家们意识到外卖的需求很旺盛,这是供不应求。然后美团增加几个商家,校园里再推广一波,同时优化商家的配送体验,商家数量、订单量、消费者体验、配送效率都提升了,并形成了正循环,业务就转起来了。

所以认清这个业务阶段里的供需关系,并知道供给不足时怎么提升供给量,需求不足时去哪里找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后来由于很多优质商家没有能力提供配送服务,导致供给不足,美团才开始自建平台提供配送服务,可以说外卖骑手就是供给驱动产生的。

美团是一家以“吃”为核心的公司,围绕“吃”又发展了游、购、娱、住、行等以服务业为主的多种业务。王老师一直强调“美团是一家科技公司”,它打败同行很多情况下靠的是技术能力:速度快一点、流程短一点、支付安全一点……这么多的“一点”集合起来才造就了一个优秀的产品,同时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公司。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慧文清华产品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