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心理隐隐的痛
在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圈子交流,绩效管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家都会问:“你们公司做绩效考核了吗?做的情况如何?”。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已经在做了,但是做的比较简单或比较初级”,再深入谈发现,做的比较简单活比较初级的意思就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自上到下都不满意、没有什么激励性,这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埋在心里隐隐的痛。
绩效如何成为鸡肋的
绩效管理貌似非常好的管理工具,对于走过家庭作坊的企业,随着公司的人数增加,老板通过“人盯人”的方式也管理不过来了,发现团队执行力变差,员工比较懒散,老板就会想如何通过系统的方法把员工管理起来,不搞搞考核似乎也说不过去,这时老板把推行绩效考核的工作给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也会认真准备,前期调查情况,制定考核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会讨论,过程也是进行了跨部门的沟通,但结果往往像文章开头讲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自上到下都不满意、没有什么激励性”,绩效考核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成为鸡肋。
其实做好的并不多
这个时候,老板给人力资源部施压,要求改进考核方法,继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人员很着急,到处去挖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购买绩效管理的书籍,参加绩效管理的培训活动;所以这些年绩效管理的人才比较紧俏,绩效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关于绩效管理的论坛活动动辄100多人来参加。HR也会很认真的钻研各类考核方法,平衡计分卡、KPI、360度考核成为热门词汇,KPI指标库“满天飞”,大家手头上都有几个版本的各个职位的KPI指标库,即使这样,绩效考核推行成功的企业似乎也并不多,很少见到那个HR说自己的企业绩效推行的非常成功(除了阿里巴巴)。
这样做注定失败!
实在不行了,有的企业会找咨询公司,请“外脑”帮助企业推行考核,笔者近期应一家企业邀请谈推行绩效考核的问题,这家企业的老板一坐来就谈到,员工工作不积极,一到下班的点,没有加班费的部门都走了,很多工作反复催促几次才能完成,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考核,但效果不理想。笔者这样回应:把管人作为绩效管理目的,期望推动推行绩效管理,提高执行力,让员工更勤快,这样推行绩效管理从一开始就是走偏了,不用问考核的方法与过程,结果注定失败!
1、以管人为目的的绩效考核难以获得公司高层的持续关注
公司高层主要精力都放在战略与业务发展上,老板把推行绩效的工作给到人力资源部,可能在绩效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而人力资源部要应对各个部门的压力推行,阻力重重;
2、中层管理者开始支持,后来应付
虽然中层也会成为被考核者,但推行绩效考核是公司行为,中层管理者也难以反对。以管人为目的的绩效考核给到中层管理者就是管理工具,相当于给到管理者对下属的考核权,所以开始还觉得有了绩效考核,对下属管理有更多的手段。但是发现在原来的工作之外增加考核的工作,填每个人的考核表,想尽各种评价的词语体现出不同人的差异,时间久了,也就厌倦了,应付一下了事,有的公司还要对考核结果强制分布,因为没有充分的无可辩驳的理由支持,强制分布这样给管理者有了很大的管理压力,如何才能从中挑出一个最差的,最后只好轮流坐庄。
3、被考核者“貌恭而心不服”
以管人为出发点的绩效管理,一般会设计较多的行为方面的指标,如工作延迟扣分、工作差错扣分,这样就是给员工带了“紧箍咒”,员工可能迫于文化的压力,不敢公开反对,但是“貌恭而心不服”,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不能很好的支撑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
以管人为出发点的绩效管理,往往是各个部门管理者根据自身的管理风格各自设计本部门的指标,各部门的指标未形成合理。中高层职位会有一些财务性的指标,但未能根据公司的发展特定阶段的问题与策略,自上而下的设计分解指标,更多是参考百度文库中的范例设计。
这样的绩效考核就很难长期有效推行,除了后期的形式化,还可能破坏了公司原有的优秀文化,各部门协作配合的氛围变淡,在没有推行考核前,各个部门还相互帮助,推行考核后,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而且员工只做考核要求做的是,考核没有要求的就不做,这样的考核就算是失败了,还不如不做!
所以,笔者在与企业老板和人力资源部人员沟通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会帮助企业分析做绩效管理的初心,为了管人为目的的绩效管理一开始就关注到如何管控人,如何“搞定”人,这与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不一致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一定要与企业的经营与业务深度契合,以支持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与人员的学习成长,才是开启绩效管理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