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书,由人称“投资界乔布斯·对冲基金之王·拜达利欧教教主·冥想大师·海洋探险者·慈善家”的瑞·达利欧(Ray Dalio),所写的《原则》。
没办法,大佬的头衔都很长,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龙母。限于文章篇幅,我就不复述她的称号了。
《原则》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达利欧对自己人生信条的总结。全书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具体的条目非常多,不过别担心,我们会选取其中的核心内容来解读。本篇先介绍生活原则,下一篇讲工作原则。
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是从一个叫做《30分钟看懂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转的》的视频了解到达利欧的。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能用这么简洁生动的方式,把宏观经济周期安排的明明白白,令人佩服得膝盖着地。背后所展现的,是达利欧对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化繁为简的深厚功力。强烈推荐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们补个课,对理解宏观经济很有帮助。
达利欧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顶峰时期的桥水,在投资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桥水的业绩并没有特别突出,但也能保持不错的收益;而在泡沫破裂、危机凸显之际,恰恰是桥水一鸣惊人之时。我贴几个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桥水收益率28%;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股跌幅超40%的情况下,桥水仍然取得了9.4%的收益率;
2010年欧债危机,桥水收益率高达45%。
如此优异的战绩使桥水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信任,资产管理规模一度超过了1600亿美元。达利欧本人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对冲基金之王”,个人净资产达180亿美元。
功成名就后的达利欧,逐渐在桥水退居二线,而把更多时间用于宣传自己的理念,成为了一名“布道者”。他深信,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生活和工作原则,造就了如今的他和桥水。达利欧把这些原则汇总,形成了《原则》这本书。
《原则》一经出版,即成爆款。不仅仅是大佬的光环加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也想看看,能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解释得如此简单通透的达利欧,这次又会如何展现大道至简?
说到对简洁的追求,大家可能还会想到另一个人——乔布斯。达利欧和乔布斯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个人都是白手起家(一个在车库,一个在公寓的一间卧室)、追求简洁、喜欢冥想、有独树一帜的管理风格(也都颇具争议,下一篇会讲)、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且,两人在成功道路上也都经历过沉痛的打击。乔布斯曾经被赶出苹果;而达利欧也曾因为付不起工资,不得不解散了当时还处在初创期的桥水。
但是,正是从那时起,达利欧学会了从现实中总结“原则”。从此他开启了V型反转的人生。
1、直面现实,绝不逃避
达利欧的人生低谷,得从两伊战争的影响说起。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发动战争,两个中东产油大国的石油生产遭受重创。国际油价暴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使得美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美国的经济也持续低迷,失业率甚至超过了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水平。总之,当时的美国陷入了一种经济学上称为“滞胀”的状态,物价高但是经济差,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拥有敏锐投资嗅觉的达利欧意识到,经济危机在所难免,他必须提前调整投资布局。他的判断是,如果美联储不作为,经济发展恶化,那么债券的价格一定会上涨;如果美联储想要提振经济,采取一系列刺激政策,那么物价还会继续涨,而黄金是最好的抗通胀资产。
经过分析权衡,达利欧信心满满地做了双保险:同时押注债券和黄金。
然而却被残酷的现实打了脸。
美国不但走出了经济危机,他所预想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到来。这里面牵扯到很多因素,包括著名的“广场协议”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签署的。最终的结果是,美股开启了大牛市,黄金和债券的投资者则损失惨重。像达利欧这样同时重仓这两种资产的,真的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换做是别人的话,受到如此惨重的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即使内心还算强大,也需要花点时间,忘却伤痛,从头再来。而达利欧的做法是:牢记伤痛,直面现实,不让失败的经历白白浪费。
达利欧的第一条原则即: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回头来看,我的一败涂地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因为它让我变得谦逊,而我正需要谦逊来平衡我的进攻性。我学到了一种很好的恐惧犯错的意识,这把我的思维定式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了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原则》,瑞·达利欧
直面残酷的现实需要非凡的勇气。但对于达利欧来说,这反而是他非常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原则”就扎根于现实之中。不愿面对现实,就无法从中学到任何东西。
为什么从现实中学习那么重要呢?因为现实往往会重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8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给达利欧上了宝贵一课。所以当后来的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临之时,达利欧都提前做出了精准预判,为投资人创造了丰厚的收益。在他眼里,所有这些危中有机,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昨日重现罢了。
《原则》这本书的开头部分,详细介绍了达利欧的人生经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无论达利欧遭受何种大大小小的失败,他都会提炼出“原则”,像是某种对于失败的条件反射。大佬的成长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与普通人的差别或许在于,以什么态度去对待残酷的现实。
“我发现很有帮助的做法是,把生活想象为一场游戏,我面临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我通过解谜获得一块宝石,即一项原则,它能帮助我在未来避免同样的问题。不断收集这样的宝石能够提高我的决策水平,这样我就能进入更高一级的游戏,游戏变得更难,涉及的利益也变得越来越大”——《原则》,瑞·达利欧
对达利欧而言,现实就是他收集这些宝石的经验池。只要坚持不断地收集宝石,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不过是一个响指的事情!
2、享受从痛苦中学习的喜悦
这是达利欧反复强调的一条原则。看起来和上一条有些相似,只不过这次,达利欧是从自然机制的角度,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拥抱那些令自己痛苦的事情。
首先,达利欧认为,人类必须向大自然观察学习。大自然已经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只有数千年,且仅仅是1000多万个地球物种当中的1个。与大自然相比,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
而大自然数十亿年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进化。
生物什么时候会发生进化呢?肯定不会是在安于现状的时候。如果没有对生存的任何威胁,保持原样就很舒适,为什么非得逼自己进化呢?
换句话说,生物只有在面对困境时,不得不想办法适应新的环境,才会“穷则变,变则通”。对个体来说也是一样的,进化通常发生在感受到痛苦的那些时刻。
“我开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体会痛苦的时刻。我不会感觉沮丧或透不过气,而是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体验痛苦,然后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给我什么教益,开始成为我的一项游戏…我学会了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学会喜爱锻炼身体一样” ——《原则》,瑞·达利欧
大自然的所有设计自有其原因。之所以人类能够察觉到痛苦,而不是整天分泌快乐激素,说明具备痛苦感知能力,更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达利欧将其表述为:痛苦+反思=进步。
这里的痛苦不仅来自于失败的经历,而是一切会让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当你感到痛苦,试着把这种感受看作是大自然发出的信号:进化的时刻到来了。如果着眼于进化后变得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痛苦的感觉本身,也许就更能接近于达利欧“享受痛苦”的境界。
这和锻炼身体是类似的。热爱健身的人,都会享受锻炼时身体所感受到的痛苦。这种痛苦意味着肌肉纤维正在被破坏,而重新修复的肌肉纤维会更强壮。精神上的痛苦,可以理解为精神层面的撕裂与重组。尼采所说的“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加强大”,也是这么个道理。
3、步入头脑开放的新境界
众所周知,投资往往是反人性的。而取得成功的投资人,总会具备一些反人性的特质(非贬义)。比如众人贪婪我恐惧,众人恐惧我贪婪的巴菲特,每每和人性逆向而为,终成一代股神。
达利欧身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掌门,也一定有着与常人相反的特质。喜爱痛苦已经让他和普通人拉开十个段位了,而他认为,一旦你养成了享受痛苦的习惯,并从中学习,就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头脑极度开放。具体表现为:
1)找到、接受、并学会应对你的弱点。
2)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强行把弱点伪装成优势。
3)更喜欢周围的人对你坦诚,而不是隐瞒对你的负面看法。
“再强调也不为过的是,承认你的弱点并不是向弱点投降,而是克服弱点的第一步。你感到的痛苦是‘成长的痛苦’,它将考验你的个性,当你忍痛前行时给你回报。”——《原则》,瑞·达利欧
不难发现,这三条所提到的自身的弱点、他人的负面看法等,也都是会让人感到痛苦难堪的事情。既然痛苦+反思=进步,这些类型的痛苦也应该被看作是个体进化的契机。
承认弱点怎么就能帮助进化了呢?这里的弱点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是一个可以被改变的弱点。不去承认它,当然也不可能想要去改变。自我催眠式的装睡,是永远不会有醒的一天的。
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情况,这个弱点改变不了。毕竟人无完人,总有些弱点可能和努力不努力没啥关系。但如果你有幸发现并坦然接受它们,那么至少可以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绕开,或者向其他更擅长的人请教。
无论哪种情况,承认弱点都是第一步。迈出痛苦的第一步,才有实现进化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天选之子刘邦同志就领悟得非常彻底,毫不避讳自己的弱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这么多的不擅长,一点也不耽误人家赢得天下。因为他足够明智,而知人者明,自知者智。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并找到更合适的人,比努力让自己擅长每件事来得更重要。
4、喜欢考虑不同观点
头脑开放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喜欢考虑不同观点。如果有人提出对你的反对意见,你的直观反应通常是感到不舒服,这很正常,因为这是人类的大脑结构所决定的。
大脑中处理情绪的部分称为杏仁核,而逻辑和推理源于前额皮层。人类的前额皮层比大多数物种的都要大(大自然的设计总有其原因)。
杏仁核倾向于简单化的处理信息,对外部刺激快速做出反应。比如你走在羊肠小道上,突然路边窜出来一条蛇,你本能地就会往后退,这就是杏仁核在提醒你有危险。
前额皮层对信息处理的介入会慢一拍。你后退了两步,定睛一看,发现那只是一根井绳,于是松了口气,这就是理智在大脑中起了作用。
可以发现,杏仁核的本能反应,有时候会帮助你(如果真的有危险,那就得第一时间赶紧跑),有时候却会犯错。这里面有个6秒原则,说的是人在接受刺激的6秒内,会被本能和情绪占据,容易做出冲动行为;而理性的前额皮层需要在6秒后才到达战场。如果你是个容易发脾气的人,试着先让自己冷静6秒,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别任由杏仁核掌握控制权。
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人在听到不同观点时,容易情绪激动。因为杏仁核会依据本能做出反应,觉得对方在攻击你的弱点,无论对方的想法或论据究竟为何。
这又是一个感到痛苦的时刻。还是记住,痛苦+反思=进步。
理性的介入可以帮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而言,即使是对自己弱点的攻击,他也不会为此生气,因为只有承认弱点才能克服弱点,实现进化。而如果对方的意见客观且公正,能帮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那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大多数人不愿考虑与他们已经得出的结论不符的信息。当我问其原因时,常见的回答是:‘我想自己做决定。’这些人似乎以为,考虑对立观点会威胁他们自行做决定的能力。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原则》,瑞·达利欧
头脑开放的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会希望自己周围也都是头脑开放的人。因为他们想要听到客观的评价,不愿放弃任何一个自我进化的机会。而头脑封闭的人,通常不愿意指出他人的不足,认为这是不友好的表现。头脑开放的人则不会介意,他们的重心永远在如何实现目标上。
某天你亲自下厨,宴请四方,来宾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称赞你厨艺赛过小当家,一开口就是客套九段;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米其林星级厨师,你一定不希望听到客套的恭维,而是告诉你到底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才能够改进。头脑开放的人,不仅乐于听到不同的意见,而且也不避讳对他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5、尾声
达利欧的这些生活原则,要说多么高深其实也谈不上,但确实和人性相悖,做起来很难。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学会从痛苦中学习,无论是失败的痛苦、承认弱点的痛苦还是他人反对的痛苦,因为痛苦是进化的试炼石。
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就是达利欧所说的“头脑极度开放”的人。达利欧自己就是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所以他也希望和这样的人一起共事。在桥水,头脑开放基本上是招人的第一标准,其次才考虑专业能力。下一篇的工作原则我们就来展开讲。
回顾达利欧的传奇一生,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勇于去探索和冒险的人。就拿他和中国的渊源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达利欧就决定造访中国,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并且把儿子送到北京的小学读了一年书,体验生活。那时的中国和美国的物质条件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在《原则》一书中,看不到任何有关勇于尝试、保持好奇、有进取心之类的原则,是因为这些对他的成功而言不重要吗?
并不是。主要原因或许在于,达利欧原本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太可能因为缺乏冒险精神而错失机会,反倒会因为过于自信而跌倒。所以,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的原则,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平衡自己的进攻性”的谦逊。
我不是想要论证某些原则比另外一些来得更加重要,而是想说,这本《原则》,是达利欧人生的原则。假如是一个生性谨慎的人,他写出来的原则,就会是“坚定自己的想法”,而非“多聆听反对意见”了。
总而言之,学习大佬的人生经验,肯定是有帮助的,但从每个人亲身经历中提炼出的“你的原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