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智渊老师编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一章自尊心(P003~P011页)的所思所悟

读完《自尊心》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任?字典上说“信任”是:相信,敢于托付。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教师是公正的生动体现。文中写了阿廖沙的故事,这个男孩对不相信他的力量表示了抗议。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以前有个同事,他教学生做题时。学生不会做,他就打学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就像是不相信学生会做题一样。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不会,他就打学生,要不就是罚站,有的学生站里面讲台上面,有的学生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学生考试不及格的也打,按60分及格来算,欠一分打一下,打学生打得够狠,不会做题不及格靠打就会吗?连我都觉得这老师够恐怖的。学生白天被打,他们就晚上报复这位老师,一到晚上,乡下学校就黑漆漆的,只有一点点亮光,那是住宿的老师房间的灯光,学生知道这位老师的房间,他们拿沙拿石头砸向老师的房间,拼命的砸,像是在宣泄愤怒。那老师不敢出来,玻璃窗被砸碎了,那声音惊天动地!校长住在离学校有一百多米的乡里,乡下校长在家听到远处学校传来的声音,一路跑来,一边跑一边叫嚷着:”是谁?是谁搞破坏?”学生一听是校长来了,一呼而散,跑去躲起来了。第二天,校长就开学生大会,请参与此事的学生站出来,那些学生敢做敢当都上台了,学生们说出了不满,校长谆谆善诱的教导这些学生,学生们表示以后不会了。校长私底下也跟这位同事聊了很久,从这件事发生后,这位老师就收敛了很多,不敢再动不动就是打。学生在他班,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笨,完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似乎同自己 的命运妥协了、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分数都麻木了,几乎个个都觉得:反正自己不会读书,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因此,被这位同事教过的学生,很多学生读完后,就出去外面打工了。他的教学没有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而是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学校的。好好学习的愿望,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这是照亮儿童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儿童欢乐世界的明亮火 花。这一火花是微弱的和不设防的,孩子以无限信赖的心情把它交给您这位教师,而要是您没有觉察儿童的愿望,那就是说您还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学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担负的令人激动的责任。粗心大意地接触儿童的心灵,令人感到委屈的生硬的话语或漠不关心的态度,足以使这一火花就此熄灭。只有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绩,只有自豪地意识并感受到,自己在沿着陡峭的认识小径迈步前进、向上攀登,这才是渴求知识的微弱火花所需要的合宜的空气。徒劳无功、毫无结果的劳动,即使成人也会感到厌烦、迷惘和兴味索然,何况我们是在同孩子打交道。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儿童心中会结起冰块,在火花没有重新点燃之前(而再一次点燃它是多么困难呀!)用任何办法也难以融化这块冰;孩子失去了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后,形象地说,他就扣上全身的纽子,戒心十足触即发,对教师的建议和批评就会采取粗暴的态度。或者更糟:他丧失尊心后,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当您看到这么一个漫不经心、毫不在地准备耐心听老师整小时的训斥,毫不在乎地任凭小朋友说他,你是落后生、你会留级……的孩子时,您的心就会充满愤感。还有什么能比扼杀一个人的自尊心更为不道德的事呢!”我很赞同书中写的这些话,写得多好啊!作为教师,您是想当一位好教师还是要当一位坏教师?

如何对学生评分?作为教师不要轻易打不及格分数,我们要给学生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和理论就都化为灰烬,化为死气沉沉的木乃伊。学生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的时候,才能出现学习的兴趣;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脑力劳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另一个暂时还没有。一个孩子已经学会了教师正想教给他的东西,另一个孩子还不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后者不愿意学习。这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学生的花期比较慢,我只在孩子脑力劳动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下打分。我让孩子把同一作业做上几遍,使他以亲身的体验深信,他可以做得比一开始的时候好得多。这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学生好似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就努力做得比这更好。孩子把自己做得较好的作业与差一些的作业进行比较,就会体验到欢欣鼓舞的心情。这些话让我想到了:有一次教学生写反问句,创健同学他不会写,我就让创健拿本子来,在本子上写一条简单的反问句教学生:这是花。改成反问句。通过讲解后,他会写:难道这不是花吗?举一反三后,他学会了写反问句,他高兴的手舞足蹈!自信心倍增。

评分,这是最锋利的一种工具,使用这工具要求有高度的技巧和修养。首先得热爱孩子。不是在口头上对他说自己多么爱他,而要在对他的关怀中表达自己的爱心。托尔斯泰写道:"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出自内心的同情心,是不可能单靠教学取得的一种品质,而教师的富 有人道精神的同情心是建立在智力、道德、美学和情感诸方面修养有机结 合的基础上的。这种结合不仅要靠他的学识,也要靠他在集体道德关系中的社会阅历。教师应当意识到和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由他负责,因此评分要慎用,评分应该指向知识,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唤醒学生。

我喜欢最后一自然段:我向全体教师建议:请你们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求知识的火花。点燃这一火花的唯一能源就是劳动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劳动者的自豪感。要用恰如其分的分数奖励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但不能滥用分数。别忘记,你们教学技巧的基础,就在孩子本身,就在他对知识和对待您,对待教师的态度之中。这就是学习的愿望、激奋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要关怀备至地加强这个基础,没有它就没有学校。这段话使我想到: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人影响另外一个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魏智渊老师编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一章自尊心(P003~P011页)的所思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