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我写读书笔记的实践经历。
以下这种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哈哈,最后都是一团乱麻~
1、带着做笔记的困惑,首先接触到的是熊猫小课家的“高效阅读”课,课程提供了两个笔记工具:速读划线法和一元笔记法。
(1)速读划线法,建议按类别划分笔记:
1)你认同的内容,可以划线+0符号;
2)有疑问的内容,划线+?符号;
3)关键词,画圈或括号;
4)对自己特别有启发,或者特别重要的观点可以贴上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不要太多,方便自己区分;标记内容不能超过全书的20%。
(2)一元速读法
“一元”的意思是将所有的笔记内容整理到同一个笔记本里。除了摘录书上的笔记内容,可以在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下面写上自己的感悟,以及将如何应用。
这个方法使用起来最大的问题是,标记内容的分类,总会分类越来越多标记越来越多。标签早就记不住了。阅读中还要做分类和取舍,很影响阅读的感受。当然方法也需要时间来掌握,只是我个人在标签分类上有些吃力。
2、于是我又接触到樊登的读书方法。他在《如何读懂一本书》中讲:书要一口气读完,中途做笔记会影响阅读的酣畅感(读到这里想呱呱鼓掌,阅读的酣畅感!太精准了)。建议读完之后一周开始搜寻记忆,画脑图,然后再快速翻阅书籍找到记忆的价值点,完成笔记。目的是先让大脑进行第一轮消化吸收,再补充完整的逻辑内容,这样记忆最牢固。
我的实践发现,读完书,一周之后好像忘的差不多了,呵呵。而且为了后续整理笔记,刻意记忆着读到的内容,感觉占用了脑容量,一周后只剩碎片的内容。
但这个方法还是很值得尝试,尤其在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基础的情况下。经过一周的吸收过滤,留下的是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远离书本来审视书中的内容,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跳脱书本框架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将书中内容与实际的生活体验,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进行有机的链接。
3、麦肯锡《高效阅读法》推荐“A4纸归纳法”来做笔记:
「将A4纸横放,左上角写书中某一主题,右上角写日期;每页写4-6行,每行写20-30个字。内容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写读完后设立的目标。」
注意事项:
--将想法直接写在纸上,不需要思考内容和措辞,不必担心内容是否合适。总是在意他人的评价,想要写出惊天动地般的内容,就很难进行下去。
--直接整理想法,不要翻书。这样才能快速的整理脑中思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整理笔记时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深刻印象的内容。
--按照脑中浮现想法的顺序写下笔记的主题。当刻意按照顺序写文章时,大脑就会停止思考,如果只是将想到的立刻写下来,大脑反而变得更加活跃。
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特别像是“心流心作”,只不过所写的都是关于本书,以及因此引发的联想。我试过,这个方法很爽,最后加以整理就成为一篇读书笔记。
4、《卡片笔记写作法》关于读书笔记,作者建议:
你仍旧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画线,留下阅读的痕迹,但这些内容必须要尽快最好在2-3/天内进行整理,把闪念想法变成永久笔记放在自己的笔记卡片盒里。如果不会再整理也就没有必要做笔记,因为你很快会忘记。
卢曼的卡片笔记法,让我突然放下了紧张感。以往总是担心对于一本书吸收的不够完整,笔记记录不够完整。卡片笔记法,可以把每一个有价值的思想以简短卡片的方式记录下来,针对整本书做笔记的压力被分解为一个一个具象的工作任务。
了解了那么多方法,都很具有参考价值,但都是别人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要从真实的实践中来。综合参考各家方法,到目前为止摸索出还比较舒适方式:
--首先,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保证阅读的酣畅感。学习应该是幸福的;
--阅读的过程在划线和简单的笔记,以提醒自己有价值的内容;
--第一遍酣畅阅读,第二笔整理卡片笔记。这时会发现第一次划线的内容有些并没有那么重要;将有价值的内容整理为单个的卡片笔记(工具Flomo)
--最后,笔记的内容可以整理为一篇完整的笔记;当然也不必执着于完整笔记;这些精华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部分都可能被单独拎出来服务于不同主题的内容。
卡片笔记还是最终的笔记输出,都可以参考“A4纸归纳法”,让我们能够流畅的书写,产生更多的联想和链接。
这样就能完全掌握一本书了吗?当然不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说:
“ 学习时,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地解构书中的原理;而运用时,则需要像在故宫修漆器类文物一样,分多次、分层地复原书中的原理。”
读书笔记只是第一层的吸收,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反复阅读价值点,才能一点一点真正的吸收理解,并熟练运用。
大家都用过什么样的笔记方法?欢迎分享交流。
【自律给你自由】D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