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

MVP这个概念,更多时候是在描述一个静态产出物,具体的意思就不展开说了。

延伸阅读:

MVP是什么,不是什么

MVP的哲学底色

今天聊聊把MVP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背后意味着什么。

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_第1张图片

人们在归纳、演绎这两个基础方法论之上,提出了“假说-演绎”方法之后,各个领域都有了应用。

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_第2张图片

如果用这个这个思路——

做产品就从一次性的有限游戏,变成不断螺旋上升的无限游戏。

做产品的逻辑就从追求证实、追求“对”,变成不断证伪、发现“错”,来逼近。

每一次作为产出物的MVP,是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可以拿来和用户/市场互动,作为下一次产出的基石,以形成闭环。

乔布斯说——不要做用户调研,因为用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拿到用户的面前,他才会告诉你,这不是我想要的——其实,这就是乔布斯的调研方式。用MVP和用户互动,发现“错”,再迭代。

这种做法,背后最大的挑战,我渐渐觉得,可能是自我认知方面的,要减小Ego、承认自己的无知、勇于接受失败、享受自我打脸……

给一个案例:我们如何造红色敞篷跑车

理解了以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每一次MVP的“低成本”是重要且必要的了。

因为每个产品一旦推向市场,就要准备好被批判、被扬弃,就要做下一个更好产品的垫脚石。

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_第3张图片

继续,做产品的过程,就是提出一系列假设,用各种维度的MVP去验证各种假设,再修正假设、迭代产品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MVP未必要完整,例如一个3D打印模型也可以验证外观设计的部分假设、一次营销活动也可以验证某些会员权益的假设。

一个产品,就是围绕着, 创造它的团队信念中的一系列假设构建而成,MVP则是一种表达。

所以才会有人说,优秀的产品体现了创造者的价值观,即所谓的一个不那么准确的说法“创造需求 > 满足需求”。

“创造者的表达”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冲突么?

“用心听,不照做”这个心法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用心听”是面向过去、面向用户、面向问题,“不照做”是面向未来、面向新的方案,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产品中融入自我,表达自我,当然,要产品好,做产品的人就得“好”。

亦如我说过的“对世界不冷漠,对他人不迎合,对自己不放纵”。

这种自我表达,又绝对不霸道,保持谦卑,心态开放,随时否定自己。

当某些核心假设被推翻,比如“目标用户是XXX”,我们的产品就很可能没法通过渐进式的迭代来继续满足市场,而需要推出所谓的第二曲线,或者简言之——另一个产品。

而对于一些非核心假设的修正,可以很实用主义,当我们发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被一只澳洲的黑天鹅打破之时,也不用整体放弃这个假设,而是可以把假设修正为“除了澳洲的天鹅都是白的”,再到“除了澳洲和华为松山湖园区里的天鹅都是白的”,如下图……

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_第4张图片

直到修修补补不够了,就重构整个假设体系。

Always MVP,没有完成的产品。

以上。

PS:本文思考的一些思想来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移、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

你可能感兴趣的:(MVP不只是一个产出,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表达)